•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人形象:“勤劳努力”是代名词

2015年04月29日 10:0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4月29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随着中国硬实力的提升,中国在国际舞台上拥有了更多全面展示自己的机会和直接话语权。中企“出海”、华商转型、留学生群体日益庞大、海外投资移民等都让国际社会有更多机会直接接触中国人,华人形象成为中国提升软实力的一个重要方向。那么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人形象究竟如何,他们又是如何报道的?

  欧洲:还记得西班牙“帝王行动”吗?

  自2012年“帝王行动”之后,整个西班牙媒体界就和华人社会结下了梁子。从此,各种“黑”华人的报道和文章是层出不穷,其内容更是五花八门、无奇不有。虽然不得不承认,有些问题确实是在华人社会中普遍存在的,例如,2013年10月西班牙东北部城市ZARAGOZA打掉了一个涉嫌通过伪造公文专门办理扎根居留的华人犯罪团伙。但是有些传闻则完全是子虚乌有,刻意炮制。例如,自“帝王行动”以后,许多西班牙人会认为中国人是从来不纳税的。因此不少欧洲华商以及预备赴欧发展的华人投资者惧怕自己以华裔身份经商,也可能会引来当地媒体的狂轰滥炸。

  实也并非华商顾虑的这么严重,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针对这些以偏概全的负面报道,西班牙财政部下属的税务技术工会主席Carlos Cruzado曾在西媒撰文反驳,在文章中他指出,在整个西班牙一共有4万家中国人经营的中小企业,虽然它们在经营模式以及营业时间上和西班牙人的企业有很大区别,但是他们和西班牙人一样,是同等缴纳税款的。文章也反驳了中国人有免税特权这样的谣传。Carlos在文章中说,西班牙和中国确实有一个在税务方面的协定,事实上这是双方在1990年签订的关于避免双重征税的协定。简单的来说,就是中国人在西班牙开设的企业在西班牙纳税,而西班牙人在中国开设的企业也将在中国纳税。从协议中可以看出,双方都是平等的,没有哪一方得到了片面最惠的待遇。

  欧媒热衷报道“中国商人欧洲投资热”

  事实上,在欧洲范围内,公众舆论对华商及华裔移民的整体印象并非集中在负面个案,欧洲媒体近年更热衷的话题,倒是中国商人的欧洲投资热。复星成功收购地中海俱乐部,完成法国历史上最漫长的收购大战;香港富豪李嘉诚以140亿欧元收购西班牙电信(Telefonica)旗下英国移动运营商O2,以及收购法国电信受阻等都是欧洲媒体关注的焦点。

  《国际先驱导报》特约撰稿人刘佳曾在“西方媒体上的华人印象”中谈到,葡萄牙广播电台《葡萄牙语广播服务》驻欧盟首席记者格雷罗解释说:“主流的葡语媒体,总体上都对中国游客及中国商人印象不错。”格雷罗直言,近年来中国企业、个人赴葡投资的趋势越发凸显。老一辈移民葡国的华人大多以劳工为主,如今的新生代移民很多都贵为商场精英。“在葡萄牙民众眼中,吃苦耐劳、敬业而且非常热爱工作的华人‘招牌’形象却从未被颠覆过。”

  中国人是“勤劳努力”代名词

  德媒总是给人严谨刻板的印象,随着中德合作交往的深入,德媒对中国的报道也越来越客观。《国际先驱导报》采访了德国《明镜》出版集团旗下记者弗里德里希,他说道:“德国的华人口碑一向不错,很少有德国媒体抨击当地华人的报道。”以信息可靠、观点犀利著称,《明镜》周刊平行发行量近110万册,是德国最重要且也是全欧发行量最大的新闻周刊,在欧洲乃至世界传媒圈都享有较高声誉及权威性。

  纵是批判色彩浓重的《德国之声》,在2014年7月出版的一篇评论报道中,甚至为中国投资商“洗白”。原文评述称:“中国企业的真实表现远比他们的海外名声要好得多。”

  “其实德国人并不喜欢外来移民,整个德国社会对外国人的态度也很有保留。尤其是近几年,因部分国家地区局势紧张,德国迎来了二战以来规模最大的‘难民潮’。过去三年德国政府陆续接受了超过70万难民,仅去年一年,就有20多万难民涌入德国境内。”弗里德里希称难民因素让德国社会的反外国人气氛越发浓烈,很多德国人甚至走上街头抗议政府肆意放入“德国并不需要的外来人口”。

  “但中国人在德国境遇完全不同,”他继续解释说,“在德国生活的华人人口结构中,占最大比例的是留学生及持有‘德国蓝卡’或‘欧洲绿卡’的高技术人员。德国人很欢迎这类高级人才留德,尤其是高科技领域的中国人才。在很多德国人看来,中国人就是‘勤劳努力’的代名词。”

  “如何吸引中国人的目光”成新命题

  在瑞士,法语、德语两区的媒体都十分专注于中国在瑞士的投资进程报道。瑞士《时报》(法语)驻欧盟与北约记者埃特瓦瑞亚表示:“即使有人会默默感慨下:被瑞士人奉为‘国宝’的历经几世纪的传世钟表、珠宝家族企业如今也入了中国人的掌心。媒体报道总体都是十分看好中国投资商,认为华商的到来对推动瑞士经济发展十分有益,对华人经商的报道客观中带有好感。”

  比利时《早报》(荷兰语)国际部主编维达尔,以及捷克国家电视台驻布鲁塞尔站主任记者沃斯塔尔介绍,他们也曾作特别策划报道华人及华商在欧洲的近况。他们都表示:“反馈不错,和受众想的一样,中国人在哪里都十分努力。”

  拉脱维亚大学信息传播中心教授马里斯·阿尔贝茨一直详细观察着本地媒体关于华人的报道趋向,他总结道,他们的媒体倒是埋怨政府吸引中国投资及移民力度不够。“拉脱维亚也启动了购房产拿五年居留的政策,但远没有南欧国家宣传得到位。我们的奶粉销售也是如此,奶制品是我们农业的第一支柱,但却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

  和拉脱维亚一样,很多欧洲小国的对华媒体报道核心都更重在“如何吸引中国人的目光”这个命题上。

【责任编辑:刘郁菁】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