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在美无证华人移民应勇发声、知权利 谨防被骗(图)

2015年08月24日 11:2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冯弘美认为社会要自问,被视为罪犯的无证移民,有没有可能是偏见和意识形态的牺牲品?(美国《世界日报》/陈宥达
    冯弘美认为社会要自问,被视为罪犯的无证移民,有没有可能是偏见和意识形态的牺牲品?(美国《世界日报》/陈宥达 摄)

  中国侨网8月24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美国共和党总统候选大热门川普(Donald Trump),因为称墨西哥无证移民为“杀人犯”、“强奸犯”而引来非议。他的话听来偏激,但美国社会确实对无证移民有着贫穷、犯罪、从事劳力工作等等负面的刻板印象。反观华裔的刻板印象则是高学历、家境富裕。两者之间强烈的对比,让华裔无证移民面对许多不为人知的心理压力。

  缺乏正确移民讯息和知识,是许多人来到美国后成为无证移民的原因。

  父亲是中国台湾人、母亲是缅甸人的林语慧,幼时全家从缅甸移民台湾,12岁时为躲避父亲家庭暴力,和母亲一起移居美国。母亲当时透过中介公司办理签证,虽然知道办的是观光签证,但不知道无法改变身份,转为合法居民。有缅甸亲友用观光签证入境,再申请政治庇护取得绿卡,消息在亲友间辗转流传,就让母女俩误以为,观光签证最终也可以合法居留。

  林语慧说:“移民方式很多,包括抽签、依亲、难民、特殊技能等。很多缅甸朋友和亲戚移民到美国时,因为对移民制度不了解,以为自己的模式可以套用在所有人身上,最后以讹传讹造成误解。”

  亚美公义促进中心(Asian Americans Advancing Justice)的社区组织领袖冯弘美,原居于新加坡。14岁时住家因金融风暴遭银行拍卖,被迫举家移民来美。

  她表示,当时马里兰州一家中餐馆抓准经济不景气的时机,在新加坡登广告,以帮忙申请合法身份为条件招募厨师。当时父亲带回家填写的文件中,没有社会安全码,但家人对移民法规所知有限,都以为完成了合法居留的手续。

  冯弘美来美国后学业成绩不错,她打算申请奖助学金,却拿不出社会安全码。经询问才得知,当初餐厅老板所申请的根本不是合法居留签证,而是观光签证,早已过期,全家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当了无证移民。

  由于餐馆老板威胁向政府举报其无证身份,冯弘美的父亲虽被扣薪水、在危险环境里工作,都只能忍气吞声。家人曾试图循法律途径解决,当时却没有变更身份的管道,反而被不肖律师引诱申请敛财,甚至引起移民局注意,提高被发现的可能性。

  每天1000家庭被拆散

  为了升学,冯弘美加入白宫前的无证移民示威,当总统奥巴马于2012年8月15日以行政命令颁布“童年来美暂缓递解出境法案”(Deferred Action for Childhood Arrival,DACA)时,她立即申请,并加入移民维权团体,为背景与自己相似的移民争取权益。

  童年来美暂缓递解出境法案提供两年时效的工作许可证和社会安全码,让无证移民合法工作,免于被遣返。根据法案内容,若2012年6月15日以前未满35岁,抵达美国时未满16岁,在美连续住满5年,未有抢劫、偷窃、性犯罪、家庭暴力、酒驾、贩毒、人口走私等犯罪纪录,都有申请资格。

  冯弘美表示,DACA虽对年轻移民工作有助益,但非万能,移民团体曾检讨当初是否不该接受DACA。取得暂缓递解出境资格的人,父母仍然无证,家庭因此被拆散的事件仍时有所闻。她说,较少人知道,奥巴马任总统至今,仍有超过200万人被遣返,平均每天1100人,就代表着1000个家庭被拆散。

  此外,DACA每两年需重新申请,费用485元,除了低于贫穷线150%的家庭、残障人士、无医药费重病患者外,没有费用减免优惠。冯弘美说,无证移民普遍为劳力阶级低收入族群,申请费用超过半个月收入,影响生计等于变向刁难。

  她表示:“DACA走的是渐进路线,却给人有利用价值才给身份的感觉,脱离人权人道主义的精神。年轻人对社会有贡献,所以政府通过DACA应给予机会,但中老年的父母没有利用价值,所以不准暂缓递解。暂时免遭递解的年轻人难免心中会问,自己到了退休年龄又该怎么办?”

  无证变有证?都是骗局

  冯弘美又说,联邦政府放宽政策,也代表着诈骗者又有了新手段。最近已出现假借代办无证移民能合法居留,或谎称父母也能申请暂缓递解的骗局。这些骗徒通常声称,只要支付费用,就可以取得居留权。冯弘美重申,目前美国没有让无证移民取得公民身份的管道,不要相信代办身份的谎言。至于“父母暂缓递解出境法案”,仍在联邦法院诉讼过程中。

  有能力移民的家庭,通常有不错的经济能力、社会地位或特殊技能。但如果是经济上依赖伴侣的移民妇女,在伴侣关系发生问题时就有可能遭遇严重的困境,无力透过法律管道寻求协助,甚至法律本身都可能变成加害者。

  韩裔单亲妈妈赵兰姬,持学生签证入境美国,与美国公民交往并诞下一女。为照顾女儿,她逾期居留。当她遭受男友的言语和肢体暴力时,因害怕遭遣返不敢向执法机关求助,默默隐忍。

  为确保女儿安全健康长大,赵兰姬五年前决定带着孩子离家出走回到韩国,四年后带女儿到夏威夷就学,却不知道自己已经被男友控告诱拐儿童,2014年7月29日在夏威夷被捕,六岁的女儿由男友抚养,母女两人被拆散,直到赵兰姬今年7月17日刑满获释,至今她仍有被遣返的危险。

  林语慧对赵兰姬的遭遇感同身受。她曾两度移民,先从缅甸到台湾,再从台湾到美国。“妈妈在台湾被称为外籍新娘,在美国被称作无证移民,”两者用词虽不同,或多或少都显示出社会的排外心理。

  被拦检有权保持沉默

  林语慧说,无证移民要知道自己的权利,在安全的情况下与政府机关沟通。如果语言不通却被执法人员拦下检查身份证件,任何人都有权保持沉默,警方无权逼问,若坚持不回答问题,警察最后还是必须放人。

  林语慧曾经遇到一名非裔中年妇女以不屑和歧视的口吻对她说:“ 中国佬(Chink)快滚回去,你们抢我们的工作又得寸进尺,奢望拿身份。”

  林语慧冷静回应:“你我都是少数族裔女性,要面对同样根深蒂固的歧视与刻板印象。同为社会弱势,不应把彼此当敌人,要将心比心,站在同一阵线为平等平权努力。”

  曾犯下重罪并五度遭遣返的45岁墨西哥裔无证移民桑契兹(Juan Francisco Lopez-Sanchez),7月初在旧金山39号码头持非法枪械枪杀32岁女子史坦利(Kathryn Steinle),引发全国对移民改革及旧金山“庇护城市”政策的激辩。冯弘美认为,桑契兹固然有罪,但不代表整个移民社区都跟着有罪。

  拒成社会乱象牺牲品

  她说,反移民团体惯用恐惧战术,因一起刑事案,把所有社会乱象归咎给无证移民,反而让加州更不安全。当移民对政府和执法机关失去信任,遇到困难选择自行解决,如同赵兰姬的情况,反而带出更多问题。

  冯弘美说:“奥巴马总统在发表递解出境法案时提到,希望保全‘家庭’,遣返‘罪犯’。但有时候罪犯的定义也很模糊。美国执法系统的公平性因一连串白人警察枪杀非裔的事件而被打上问号,部分歧视行为造成警民之间缺乏信任。被列为罪犯的无证移民,有没有可能是偏见意识形态的牺牲品?”

  美国新闻媒体自2010年起将“非法”(illegal)移民用词改称“无证”(undocumented)移民,避免“非法”一词自动让人联想到犯罪、邪恶。

  根据华盛顿税务智库“税务及经济政策研究所”(Institution on Taxation and Economic Policy)的报告,2012年美国有1100万名无证移民,其中810万人共向联邦、州和地方政府缴税118亿元。

  林语慧表示,刻板印象认为无证移民只是滥用福利、浪费医疗资源,因此美国人曾普遍称之为“非法”。但这个词将世界一分为二,只有黑与白,好人和坏人。公民和合法居留者是好人,无证来美就是坏人。她说,没有人天生是罪犯,若儿童在四五岁时甚至在襁褓中,一无所知就被带到美国,却因身份而被视为罪犯,不合情理。

  美国政府不断出现政党轮替,如果共和党当政,决定取消现有暂缓递解政策,强迫无证移民离境,目前暂缓递解的人该何去何从?冯弘美与林语慧皆表示会留在美国,也认为多数人会做此选择。

  冯弘美认为,美国正进一步迈向多元与开放,取消现有制度等同让社会倒退,发生的机会不大。推动移民权益的关键在于团结移民群体、少数族裔和妇女团体,让社会持续关注移民议题,从政治和社会角度改善生活。她也鼓励无证华人勇敢发声,认识自己的权利。

  她说:“来自中国和台湾地区的移民,很多是工程师、医生、商人,从事高知识、高科技产业,也造成许多人不敢发声,认为‘我是华人,被知道是无证移民是很丢脸的事。’以至于即便遇到问题仍保持缄默,不愿寻求协助,权益受损。我的任务就是走进他们的内心,倾听他们的需求,再伸出援手,未来也会持续以此为目标努力。(陈宥达)

【编辑:关燃敏】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