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留尼汪华人朱復翔:九十岁的“民间外交家”(图)

2015年09月21日 14: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

  在留尼汪岛出差期间,当新华国际客户端记者和一群华人朋友感慨还没有遇到过会讲中文的华人时,五十几岁的克拉里斯告诉记者:“那你一定要去见见我公公,他会讲中文,在留尼汪有中国领事馆以前,很多来访的中国代表团都是他出面接待的呢。”

  在留尼汪岛东北部城市圣-贝努尔城的一栋公寓楼里,记者见到了耄耋之年的朱復翔夫妇。他们特意下楼迎接,指着门前印着“欢迎光临”的脚垫,笑着说:“都是汉字吧”。

  一进家门,浓郁的“中国风”铺面而来,墙上挂着梅兰竹菊,桌上摆放着瓷器,还有几帧精心装裱的中文贺词、感谢信;房里是清一色古董风的中国家具,坐在沙发上,发现连抱枕枕套上都绣着中国古诗词;朱太太沏了一壶国内产的绿茶……这就是一户中国人家嘛!

  90岁的朱老先生讲一口流利的中文,略带一丝乡音,说起岛上华人不会讲汉语的事,朱老先生笑着说:“这里70岁以上的华人才会讲中文,年轻的都不会。”

  老先生出生在留尼汪,是第二代华人。7岁时,在其父亲的安排下,他和妹妹回中国老家梅州念书,学习中文和中国传统文化。1947年,22岁的朱先生回到留尼汪,开始继承父业,经营超市。

  1982年,朱先生创建了留尼汪“中华文化促进会”,担任第一任会长,当时成员包括十几位侨领,相当于“民间领事馆”。

  “那时候还没有总领馆,偶尔有国内官员、代表团或是民间团体过来访问参观,我就帮他们联系下留尼汪方面,也负责接待他们,”朱先生介绍到。

  “以前每次国内有人来,他都请来家里坐一坐吃顿饭,饭菜都是我亲手做的,”一旁的朱太太笑着说。

  朱先生特意向新华国际客户端记者展示了一张集体签名,是1980年他接待的中国手球队队员的签名,他告诉记者,“这是国内第一个正式访问留尼汪的代表团”。

  在保留下来的与来访者的合影中,记者看到了两位时任法国大使吴建民、孔泉在访问留尼汪时都曾前来朱老先生家做客,了解当地华人情况。老先生掏出一张珍藏的老照片,仔细一看,是上世纪80年代李源潮同志和中国青年代表团访问留尼汪时的情景。

  当记者问朱老先生接待过多少位国内来访者时,他答道“数不清的”。老先生拿出一个名片盒,告诉记者每次有人来做客,就请他们留张名片。名片盒已塞得满满当当,约莫有上千张,底层名片都已泛黄,从名片上看,朱先生接待的来访者覆盖各行各业,从各级官员、文艺工作者到民间团体代表,还有不少个体商人。

  除了全力促进中留交流外,朱先生不忘关心故乡发展,出资捐赠希望小学,兴修公路。在1998年中国面临洪灾之际,朱先生和其他侨领一起发起留尼汪华人筹集善款100万元人民币。他的书柜里摆满了各类奖章、纪念册和锦旗。

  告别的时候,老先生愉快地说:“以前我们华人有责任去接待祖国来的客人,2010年有总领馆了,就有组织了,我也90岁了,可以安心退休了。”(张曼)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