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杉矶筹建纪念先侨黄金德纪念碑 传承团结精神

中国侨网10月22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美国宪法第14修正案规定“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也正因如此,当下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纷纷希望将第二代诞在这个自由民主的国度,追寻美国梦。然而却鲜有人知,在这如今看来天经地义的法令背后,曾有一个名叫黄金德(Wong Kim Ark)的华人产生关键作用,甚至奠定了美国公民权利界定准则。
作为华裔第三代移民,洛杉矶中华会馆主席伍尚齐,从父祖辈口中知道了当年黄金德案的诸多细节。他表示,在当时“排华法案”作祟的时代,划时代意义的黄金德案胜诉,不只是个人顽强抵抗的偶然,更是当时华人团结抗争的必然。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后辈建碑缅怀不只是为不忘记,更是要将当年华人团结精神不断传承。
父母均是华人的黄金德,于1871年出生于旧金山,一次出国旅行归来,却被移民局根据1882年5月6日通过的《排华法案》拒绝入境。黄金德为此将政府告上法庭,挑战政府拒绝承认其公民身份的做法。联邦最高法院最终在1898年3月28日认定,根据第14条修正案,每位在美国出生的人都是美国公民,并给予黄金德合法身份。
伍尚齐表示,虽然如今在各大搜索网站上关于黄金德案的始末都有记载,但依然有许多细节并未记录下来,时至今日当年的一些细节,也只是在侨社中口耳相传至今。而关于黄金德案法律程序的一套副本,如今也在洛杉矶侨社保存。
他透露,去年以96岁高龄去世的黄氏宗亲会全美元老黄尧政,曾将黄金德案一些不为人知细节口述道来。如历史所载,当年黄金德案在巡回上诉法院败诉后,再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那时全美黄氏宗亲会发动捐款,联合台山宁阳会馆等数个华人组织,号召全美华人为黄金德案募捐。在当时每月工资捉襟见肘到几元钱的时代,每人每月领取工资时,要将其中的25美分拿出捐给黄金德,以支付律师费用。
伍尚齐说,那个时代的华人移民,漂洋过海独自来美,就是希望赚钱后能回到中国生活,但却能为一个不相识的国人,拿出工资中的一部分,这种团结程度可见一斑。虽然不知黄金德案时期全美的华人有多少,黄氏宗亲会又占多少份额。但据后来统计,在1932年时,加州共有约1万2000名华人,洛杉矶华人有8000名,而其中4000人是黄氏宗亲会成员。正是靠着宗亲们的团结和黄金德的锲而不舍,最终才使案件胜诉。
他表示,黄金德案可以说是今天少数族裔移民美国的依据来源,也是国会难以改变公民权界定的重要凭证,更是后来时隔一个多世纪后,国会对“排华法案”道歉的重要促动力。然而此事在后来却很少被人提及、逐渐被世人淡忘,甚至如今移民美国的很多华人不知道谁是黄金德,这不失为一种悲哀。
伍尚齐指出,今年由《世界日报》、玫瑰岗联合发起,中华会馆全力支持的“包容之所”(A Place of Inclusion)纪念碑筹建活动,即将于25日展开,这是洛城华人为纪念先贤而行。缅怀先辈、传承先贤的团结精神是当代华人所缺,希望通过建碑,让每一位在洛、在美华人铭记历史,共同缅怀、传承华人先辈精神。(高梓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