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美籍华人回国24年宣传控烟 用尽积蓄不言悔

2015年10月29日 09:54 来源:北京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臧英年本人
臧英年本人

  10月中旬,中国控烟协会举行了成立25周年庆祝大会,表彰了为我国控烟履约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这份长长的获奖名单当中,绝大多数人都是有着卫生部门或健康教育机构头衔的,只有一位老人,没有任何现任职务,介绍仅是短短的几个字“美籍华人、控烟活动家”。可是,就是这样一位完全是民间背景的老人,从1992年开始就以义工的身份,积极推动中国控烟,甚至为此离开美国归国定居,20多年来为宣传控烟多方奔走,不遗余力,并倾尽了毕生积蓄。

  家里布置得像控烟办公室

  这是一位有着传奇色彩的老人,名叫臧英年,出生于一个高级知识分子家庭,父亲是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国立东北大学校长臧启芳,他本人青年时期曾担任过何应钦的侍从官兼英文翻译。退役后,他一直在美从事教育工作。中年时期,一直在为中美建交呼吁奔走。退休之后,原本应该颐养天年,可这位老人竟然放弃了原本安逸的生活,义无反顾地回到祖国,为控烟事业奉献了整整24年的光阴。

  老人住在回龙观的一座普通居民楼里,还是没有电梯的6层。敲开门,满头银发却精神矍铄的老人站在记者眼前,耄耋之年,看上去依然身强体健。臧英年的家很朴素,家具陈设十分简单,最显眼的就是几个书柜,里面满满当当,摆放的全是跟控烟有关的书。两本厚厚的材料夹里全是他20多年来的文字积累,大多数都是他撰写的宣传控烟的文章。几面墙上也贴着控烟宣传海报,就连一个小闹钟,都是“禁止吸烟”的造型。这些宣传品平时在公共场所司空见惯,可还真没见谁会把这些东西贴在自家的墙上。臧英年就是这么一个怪老头,他把自己的家布置得像个控烟办公室。

  卫生部长举荐他当控烟义工

  这位老人是怎么与控烟结缘的呢?这要回到1992年的一天。臧英年在杭州机场候机,候机室里烟民众多,大家吞云吐雾,屋里烟雾缭绕,可旁边的墙上就贴着“禁止吸烟”的大字。这让臧英年十分反感,便去找工作人员,请他们出面制止。没想到对方只是冷漠地回答:“这没什么,大家都习以为常,没人抱怨。”臧英年继续坚持,对方却为烟民“开脱”,说是飞机常误点,乘客需要吸烟解闷。这样的态度让他既失望又气愤,于是决定要管一管这件“闲事”。他愤慨地站到大厅中央,高声喊道:“杭州机场严格规定禁烟,吸烟的旅客每人罚款10元!”话音一落,点燃的香烟全部熄灭了。正是这个成功的经验启发了他,让他相信:依法办事,控烟是可行的。

  另一桩触动臧英年迈向控烟义工征途的事是他大哥的病逝。他大哥有30多年的烟龄,尽管被弟弟劝阻后戒烟了,但早已形成的肺气肿已经难以挽回。1992年,大哥在二手烟的侵袭下突然发病,后来又被医生误诊为心脏病,结果不幸丧生。这个悲剧对臧英年冲击很大。

  在这之后,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臧英年结识了当时的卫生部部长陈敏章,他向陈部长提出了想以义工身份投身中国控烟的想法,陈部长很支持他,并介绍他和当时的中国吸烟与健康协会翁心植副会长联系。就这样,臧英年便正式跨出了控烟义工的第一步,以后便是一发而不可收拾,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

  “不受欢迎”的控烟宣传员

  多年以来,臧英年身体力行,只要看到有人吸烟,就会毫不客气地上前阻止,并递上一块戒烟贴。他是社会活动家,常常参加一些活动,在这些活动场合,他也会游说现场的每一个吸烟者。他还常常主动上台发言,倡议人们将烟掐掉,没有话筒时会突然起身,高声“布道”。哪怕在婚庆等喜庆场合,他也依然我行我素。这样的做法甚至招来一些人的反感,不愿再邀他出席活动。

  挨个劝阻只能是小范围的,要想大范围地推广禁烟,还需要宣传鼓动。臧英年写书、发文章、做节目、印发宣传品、到各地演讲,并为一些机构提供义务咨询和培训,每一件可能会有作用的事情他都愿意尝试。他的夫人苗丽华也是著名的美籍文教专家,曾荣获外国专家的最高荣誉“友谊奖”。她既是臧英年的人生伴侣,也是他的工作助手,一直在协助他做各项控烟工作。臧英年的很多想法也是源于夫人的建议。

  别人去外面做演讲,一般都是主办方邀请的,常常还要索取些劳务费,但臧英年去做讲座,从来都是自己主动联系。这是个费力不讨好的事,没什么人愿意接受这个不请自来的演讲者。好在他是社会活动家,认识不少各界名人,尤其是政界要员,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人脉资源,不论到哪里参加活动,都想趁机“蹭”上一堂讲座。他请老朋友们出面介绍,一些单位碍于介绍人的情面,才愿意为他提供地点,组织人员。

  前不久,2015布鲁塞尔国际烈酒大奖赛在贵阳举行,一位忘年交邀他参加,臧英年并不爱酒,但他想到参加活动的人很多,当中肯定有不少烟民,他们都是应该被规劝戒烟的对象。于是,臧英年欣然前往。去之前,他给老朋友郭应禄打电话,问他认不认识当地的医院,可以介绍他去做个提倡控烟的报告。郭应禄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的泌尿外科专家,由他递话,事情自然水到渠成。当地的医院很配合,报告十分成功,他还借机与当地的疾控中心建立了联系,又一个新的控烟“据点”建立起来。多少年来,臧英年就是用类似的办法,以这种近乎精卫填海的精神,在控烟的道路上一点一滴地做着努力。

  倡导无烟家庭帮助名人戒烟

  在公共场合,人们都反感二手烟,却很少有人站出来阻止。究其原因,多数人都是害怕招致吸烟者的反击。但臧英年就从来不怕,他在任何场合,只要是看到有人吸烟,就会主动走过去劝阻。他身材高大,气宇轩昂,有一股压得住人的气场,被他一说,吸烟者往往心里嘀咕,以为他是哪里的领导干部,不敢得罪,便乖乖掐掉了手上的烟头。

  臧英年从1995年开始倡导无烟家庭。所谓无烟家庭,第一是家人都拒烟,第二是来客不供烟,第三是来客禁吸烟,第四是助亲友戒烟。20年来,他一直在为这件事多方奔走。人家家里是私人空间,不让人在家吸烟,或者不让客人吸烟,比公共场所禁烟更难推进。但这个倔老头就是非要迎难而上。政界人士和社会名流都被他盯上,因为他们特殊的身份会起到很好的带头作用。到这些名人家里做客,他会不厌其烦地劝人家戒烟,还要劝人家将香烟收起来,不给客人提供,再把禁烟标志贴到人家的墙上。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北大前校长丁石孙,第九届、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原副院长罗豪才,《人民日报》原总编辑、社长胡绩伟等人都曾是他的游说对象,也在他的帮助下成了无烟家庭。

  臧英年做控烟没有机构背景,也没有任何经费支持。可他到各地演讲、出版书籍、印制各类戒烟宣传品等,每一件事都要花钱,这些都是他自掏腰包。这些年来,自己的退休金绝大部分都被用在了这上面。手头拮据时,甚至不得不变卖一些个人收藏品。中年时期,他致力于中美关系,到各地访问时时常会获赠一些名人书画,这些书画作品如今已经被他变卖一空,款项都花在了控烟上。

  最脏的奖品颁给最美控烟人

  2013年,著名的民间环保人士叶榄设立了一个奖项——“林则徐禁烟奖”,将它颁给了臧英年。奖品是他历时54天、行程10000余里捡来的几百个烟头。他用这些烟头在一张7.4平方米的布幅上拼贴出一个 “7.4亿人感谢您”的奖状。叶榄说:“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脏的奖品,但获奖者的精神却是崇高的,值得我们敬仰。”

  如今,已经84岁的老人身体虽然强健,却也抵不住岁月的侵蚀。“明年我就要回美国去了。”说起这句话时,臧英年语气中包含着十分复杂的感情。他在中国控烟24年,可谓倾尽心血,中国的控烟事业尽管取得了一些进步,但依旧步履维艰,距离他的理想目标还有很大的差距。“我也觉得很遗憾,但做人要懂得适可而止,我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也就知足了。”

  就在他即将离开中国的最后一段时间,他仍然在为控烟做着最后的努力。他在整理书稿,计划临走前再出一本控烟的书。还有他念念不忘的“无烟家庭”,也得到了比尔·盖茨基金会的支持,他已经写好了推广手册,希望这个项目能在中国生根发芽。(代丽丽)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