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89岁远征军老兵赴缅:兄弟,我来接你们回家(图)(2)

2015年11月04日 10:40 来源:华西都市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李治清(左一)生前和战友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合影。
李治清(左一)生前和战友在中国远征军名录墙前合影。

  迎接战友·行动四川健在老兵激动要去云南迎候英灵

  “当年一起出川的兄弟们说好,打走了鬼子就回家。现在71年过去,(他们的英魂)终于可以回来了。”3日下午3点过,成都长顺中街一处居民院落,88岁的远征军老兵、中国远征军四川联络处负责人钟华得知347具远征军遗骸将从缅甸运回国的消息后,呢喃着,“盼了这么久,你们终于要回家了。”

  当天下午,钟华家的电话几乎没断过,大都是健在老兵打来的,“他们都在问我这个消息到底准确不,我们什么时候去接战友回来?”

  当天,钟华就和几位老兵去旅行社咨询,准备订票去云南,“去缅甸要办护照,已经来不及了,我们决定去云南等他们。”钟华说,要把这个消息告诉所有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让他们也高兴一下。

  曾在密支那埋葬战友承诺一定要带他们回家

  70多年前,由于前方战事吃紧,四川不少热血青年报名投军,加入中国远征军。

  1944年,在成都念高中的钟华背着家人报名参军,来到印度汀江,从此投入抗日战争。他一 开始分配到远征军新一军38师预备队,“在预备队时主要有两个任务,一是收集武器,另一个就是安葬牺牲战友。”

  从印度到缅甸的路上,钟华见到了太多战友牺牲的场景,尤其是从缅甸孟拱到密支那,伤亡战友猛增。每次大部队开拔后,钟华等人就会核实牺牲将士的身份,并负责将其埋葬,“在战场上,为了防止被敌人认出,远征军身上是没有身份标识的。要核实牺牲者,都是从部队里找人来一个个辨认。”

  “当时埋葬牺牲的战友,都是每人一个墓,然后在墓前插上写好名字、番号和职务的木牌。”钟华说,墓地绝不能靠近水源,所以战友们大都埋在密支那城外,远离街道的干燥地方,“我不知道埋葬了多少战友,但我们曾许诺,有朝一日一定要带他们回家。”

  当年上万青年出川远征如今健在老兵不足300人

  “云南和缅甸,当年的这两个战场,埋葬过太多我们的战友。”钟华说,他多次去过腾冲、松山等地,遥望缅甸。“远征军心中,永远有一幅地图忘不掉。滇缅路上虽然密林满布,但我至今记得,哪里曾埋葬了战友。”

  钟华说,当年上万四川有志青年参加远征军出国抗战,如今在川的健在远征军老兵只有300余人了,每次聚会能聚在一起的不到100人。随着时间流逝,老兵的人数还在不断减少。

  “这一次迎接远征军遗骸回国的行动,无论是对健在的远征军老兵,还是牺牲的远征军英灵,都是一件特别值得欣慰的事。”钟华抹了抹眼角的泪水说,如果能在四川建立一个远征军的纪念碑,将四川远征军兄弟的遗骸埋在家乡的土地上,那就更好了。

  老兵归队·遗憾

  等不到战友“回家”在蓉91岁老兵抱憾离世

  战友们的遗骸归国,牵动着无数健在远征军老兵的心。成都远征军老兵李治清,就是其中一人。

  上月底,91岁的李治清在病床上获知347具战友遗骸将回国安葬的消息后,一直念叨着,等病好了,明年一定要和战友们重走滇缅路,到施甸看看这些“回家”的战友。

  遗憾的是,他没有等到这一天,和战友的“约定”再也无法实现。

  11月2日傍晚6点,91岁的李治清因病在家中去世。临终前,这位老兵特意立下遗嘱,要穿着远征军的军装下葬。

  穿着当年军装离开 最骄傲的是参加远征军

  3日下午3点,成都龙泉一小区搭起了灵堂,李治清安详地躺在水晶棺内,身上穿着那件已经有些褪色的军装。

  “这是他的遗愿。”继女薛利君说,老人清醒时不只一次说过,要穿着远征军的军装离开。就连遗像,薛利君也特地选择了一张老人身着军装的照片。“他说过,他最骄傲的一件事,就是报名参加远征军。”

  91岁的李治清是简阳人,很小的时候父母就去世了。14岁时,他来到成都甫澄医院当童工,亲眼见证了1941年日本飞机轰炸成都、杀害同胞的暴行。从那一刻起,他便下定决心参军。

  同年11月,李治清成为了一名中国远征军运输兵,从成都出发前往昆明。他多次驾车往返于缅甸密支那和云南昆明的滇缅公路间,在运送物资的过程中,几度与死神擦身而过。有一次,敌人的炮弹落下,刚好在李治清面前的一辆车处爆炸,他几乎是捡回了一条命。

  最大遗憾未能兑现明年云南之约

  今年3月30日,李治清曾在继女薛利君的陪伴下,和另外三名远征军老兵吴真权、钟华、吴玉章一起,从成都出发前往云南腾冲,祭奠逝去的战友。

  70多年后重走滇缅远征路,当年那个年轻高大的小伙已满头银发。作为四个老兵中年龄最大的一个,李治清拄着拐杖,走路有些吃力。除了薛利君,没有人知道他随身带着一盒止痛药。

  “他当时查出有肾结石,身上到处都痛,必须吃药顶着。”薛利君说,从龙陵县松山战场到腾冲的国殇墓园、中国远征军名录墙,李治清坚持走完全程,“好像有一种精神一直在支撑着他。”

  薛利君说,去国殇墓园那一天,父亲状态很不好,“我喊他别去了,就在宾馆休息,但他不干,坚持要去给战友们扫墓。”

  上个月底,得知将有347名远征军战友的遗骸归国,李治清还和健在的老兵们约定,如果走得动,明年还要再去云南看望牺牲的战友。然而,这却成了他一生的遗憾和永远无法实现的约定。

  薛利君在父亲床边的抽屉里,发现了多张上次去云南时拍的照片。“回来后,他就常常翻看这些照片。未能再去云南,应该是他最大的遗憾吧,希望他能在那边和战友们团聚。”(记者余行 杨涛 吴冰清 见习记者杨力摄影报道)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