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活动组抵达密支那

2015年11月05日 10:02 来源:云南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供图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供图

  北京时间昨日(4日)7时40分,历经24小时长途跋涉,包括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成员、老兵、记者在内的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归国活动组一行60人终于抵达了缅甸密支那。据悉,此次回国的347具遗骸中,目前已通过DNA检测的有47具,检测结果显示,这些遗骸主要来自西南和西北。此次活动由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牵头发起,先后历时大半年。

  11月3日7时

  活动组出发,第一站是腾冲市的国殇墓园。此次出境车辆包括8辆大巴车,其中6辆车在2日晚就装了347副棺木,棺木由瑞丽市的一家公司免费提供。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说,自己的压力非常大,“但今天云开雾散,是个好兆头,我们一定会达成心愿。”

  11月3日9时30分

  活动组抵达腾冲猴桥口岸,在这里,车队进行了两次彩排。

  今日

  猴桥口岸将举行欢迎仪式,更多老兵将在口岸迎接他们的战友归来。

  40名武警礼兵将列队欢迎,方阵拟定为4×9的方式,4名佩枪士兵则分站在遗骸车辆两侧。

  车辆进入口岸时,武警军官号令:“向中国远征军英烈,敬礼!”然后礼兵集体敬礼。

  欢迎仪式后

  运送遗骸的车辆将由警车开道引领,前往施甸县孩婆山。

  寻访

  一个线索一次搜寻每处都不疏忽

  密支那战役发生于1944年5月17日至8月3日,是中国远征军在海外的最大一次战役,总计投入3个师,阵亡1044人,阵亡将士分别葬在密支那的3个墓地。

  据“中国远征军缅甸阵亡将士遗骸寻找与归葬”项目组组长刘雅馨介绍,历经数十年的风雨洗礼,密支那的3个墓地全部被毁,踪迹难寻。为准确寻找遗骸埋葬方位,项目组翻阅了大量资料,但遗憾的是,这些资料中没有一篇包含了墓地安葬记录。

  “最后我们只能参照考古的方法,先判断某个地方有墓穴,找到遗骸后,再顺着遗骸的方位,往横竖两个方向挖沟,小心翼翼地慢慢摸索。”

  回家

  一具遗骸一块墓碑战马也不例外

  昨日清晨,活动组一行60人抵达密支那时,当地华侨及老兵后代早已等候在活动现场,89岁的老兵缪焜得到了他们的热情拥抱。缪老说,重返故地,百感交集,惟愿战火不再重燃。刘雅馨是第二次来到密支那,她此前经历了遗骸的挖掘过程:“等把英烈带回家,再痛痛快快地哭一场。”

  昨日上午,活动组还前往温度佛寺参加了远征军英魂超度仪式。云南腾冲籍华侨尹铭云小时候见过一些远征军牺牲士兵的坟墓,“在密支那,有日军阵亡士兵的墓地保存完好,而中国远征军的坟都是一些小坟,当时保护得比较好,但后来抹平了。”

  “回到祖国,是他们最好的归宿。”当地华侨都这样认为。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理事长孙春龙说,此次遗骸归葬地施甸县将建远征军陵园,“每一具遗骸都会有一块墓碑。此次挖掘中,项目组还发现了战马的遗骸,到时我们也会为它建墓碑。”

  特写

  老兵缪焜:带咱们的战友回家团聚

  腾冲市国殇墓园内,89岁的老兵缪焜在灵堂前三鞠躬:“我们要去缅甸了,要带咱们的战友回家团聚。”

  这次,他特意换上了一身传令兵的服装,仿佛又要奔赴70多年前那烽火连天的战场。

  缪焜祖籍云南宣威市板桥镇,1943年,他和堂哥缪克勋一起加入了来自四川的队伍——中国青年志愿远征军,并一同编入了新一军30师89团2营6连,后经昆明巫家坝机场飞抵印度。1944年5月24日晚,他随部队登上运输机,飞抵密支那,担当袭击前锋。飞机一降落,部队就和日军交上了火。缪克勋则是第二天天亮时分飞抵密支那的,但其所在排被日军团团围住,全体壮烈牺牲。

  70多年过去,哀痛仍在心头。提及这段往事,老人眼含热泪。他告诉记者,除了重返密支那战场,自己还有一个心愿:“想看看堂哥的名字,是不是已经刻在了腾冲市的远征军名录上。”

  声音

  除了我们还有很多人会完成这件事

  据介绍,此次遗骸归国活动还有一个重大课题,就是给这批远征军遗骸建立DNA数据库,为后人找到他们的家人提供依据。孙春龙说:“在找到最后一具远征军遗骸之前,我们的工作就不会停止,只要境外还有遗骸,我们的项目组就将一直存在。”

  “我们做的是一件得人心的事,很多人无偿地、默默地提供着帮助。”孙春龙说,项目组最初希望能找到成本价制作的棺木,但制作方最终决定全部免费。此外,旅行社免费提供了车辆以及出入境手续方面的便利。10月31日晚,他发微信,希望借卫星电话一部,很快就有3部卫星电话主动送上门来……所有这些,都让他无比感动。

  孙春龙说,未来的陵园,长远来看可能是上亿资金的投入,但是他并不害怕,“我相信,会有很多人来完成这件事。”(记者 高小进 谭江华 崔敏 通讯员 张小双 文)

【编辑:范超】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