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年龄趋低花费增多 多为家庭赞助
刚进11月,北京竟飘起了雪花。一对母女在北京市朝阳门某大厦外互相抱怨。母亲抱怨女儿学习成绩不好,高中会考挂科太多;女儿则反驳妈妈从小就不关心自己,学校的老师更是不可理喻……之后,她们走进大厦,大厦内有一家出国留学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虽然离2016年的出国考试还有半年时间,但这家留学服务公司的开放式大厅内仍然坐满了前来咨询留学的人们,看上去像一个喧哗的证券交易所。在这个“交易所”里,像这对母女一样咨询本科以下留学的人数竟然占到了三成比例。
低龄趋势明显
在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出现了第一波留学浪潮,彼时的留学生以公派的访问学者为主,自费留学生非常少见。差不多四五年之后,留学人群中出现了大量以攻读硕士、博士学位为目的的自费留学生,作为真正的“海归”,他们学成之后的待遇令人艳羡。
2000年前后,国内出现了第三波留学浪潮,新增加了不少本科生的身影。与前辈不同,这批留学生有许多人是为了逃避“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高考。在他们之中,很多人成绩一般,家庭富裕,在国外可以轻易上大学。这波留学潮的参与者,有很多却成为“海带”(海待,留学归来以后待业——记者注)、“海藻”(海找,留学归来找工作——记者注)。
在最近几年兴起的第四波留学潮中,“大众化”与“低龄化”成为标签。第四波留学潮的主角,是许多未成年的孩子。这些90后和00后们,主要的留学国是英美、澳新、加拿大和亚洲的新加坡。
由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研究编写、社科院社科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国际人才蓝皮书《中国留学发展报告(2015)》显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家庭收入的增长以及独生子女现象的普遍存在,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程度空前提高,对优质教育资源的需求较强,有条件的家庭在孩子的中学阶段甚至更早就送其到国外学校就读,以此增加他们进入世界名校的机会。在这种大环境下,我国低龄留学快速发展。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是中国低龄留学生的主要接收国,从2013年这几个国家的初高中留学生来源国的统计看,中国均处于第一位。
“根据我们的调查,有44%的被调查高中生计划出国就读大学,27%的学生计划出国就读高中。与2012年的调查相比,在国内读完高中课程再出国读大学的学生比例从61%下降到44%,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比例则从17%上升到27%。”参与编撰“留学发展报告2015”的中国与全球化智库执行秘书长、北京师范大资源与经济管理学院博士后苗绿说,从出国留学的时间点上分析,超过三分之一的学生计划出国读高中或者预科以及语言学校,这意味着很大一部分学生不会参加高考,也不会选择读完国内高中的课程。
此外,随着本科教育的全球化,中国学生出国就读本科的数量也有明显增长。据估算,在今后几年内,中国在美留学的本科生人数很有可能将超过研究生人数。
留学花费上升
在今年的调查中,“留学发展报告2015”增设了家庭教育背景这一问题。
在受访高中生中,父母教育水平在高中及以下的占到42%,大学为29%,大专为16%,研究生和博士及以上分别占到8%和5%。
“这与以往大众对出国留学家庭的印象有一定偏差,也从侧面反映出当今中国家庭对子女教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苗绿说,对于有意向出国留学的高中生家庭来说,其变化还体现在留学费用上。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35%的家长为孩子准备的留学费用为每年10万至20万元;26%的家长准备的费用为每年20万至30万元;每年费用低于10万元的占16%;每年费用为30万至40万元及40万元以上的分别为14%和9%。与2012年的数据相比,留学费用的分布更为集中,每年费用在10万至30万元的比例明显上升,极端数据的情况有所减少。
2015年的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的最主要资金来源是“家庭资助”,占88%;申请国外大学部分或全额资助的占17%,勤工俭学的占16%,留学贷款的占5%。(赵丽 王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