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加入SDR,华侨华人说这是喜大普奔的事情-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人民币加入SDR,华侨华人说这是喜大普奔的事情

2015年12月03日 09:3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2月3日电 题:人民币加入SDR,华侨华人说这是喜大普奔的事情!

  北京时间12月1日凌晨1点,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正式宣布,人民币2016年10月1日加入SDR(特别提款权)。距离上一轮评估历时整整五年,IMF终于批准人民币进入SDR。

  SDR是什么?

  SDR(特别提款权)是IMF(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1969年创设的一种国际储备资产,用以弥补成员国官方储备不足。

  最初,SDR是为了支持布雷顿森林固定汇率体系,当时黄金和美元已不足以支持世界贸易扩张和金融发展。几年后,布雷顿森林体系崩溃,主要货币转向浮动汇率制度,而国际资本市场增长便利了有信誉的政府借款,导致对SDR的需求降低。

SDR权重如何确定?

  近年来,SDR在向全球经济体系提供流动性以及补充国际金融危机期间各成员国的官方储备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其重要性更加显现。

  人民币加入SDR有何好处?

  此前,英国、德国等不少欧洲国家认为,把新兴力量纳入国际机制“很重要”,主张顺应趋势让人民币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的第五种货币。

  在发布会上,IMF总裁拉加德是这样说的,“人民币进入SDR将是中国经济融入全球金融体系的重要里程碑,这也是对于中国政府在过去几年在货币和金融体系改革方面所取得的进步的认可。”

  人民币入篮之后,在SDR篮子中的比重为10.92%。其他四种货币的权重则相应减少:美元比重将从41.9%降至41.73%;欧元从37.4%降至30.93%;日元从9.4%降至8.33%;英镑从11.3%降至8.09%。

  人民币的权重已经超越日元和英镑,成为SDR货币篮子中第三大货币。

  华侨华人说这是喜大普奔之事!

  听起来很高端的人民币入篮,小侨装作听得懂的样子,连线采访了几位机智的华侨华人,看他们怎么说:

  美国联邦商业部前助理部长董继玲

  人民币入篮SDR意味着中国的政治经济能力都在世界体制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被全世界认可。

  当然,中国政府将面临挑战。IMF将要求中国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机构达到全球标准,那便是,政府需在资本流动和通货汇率方面减少管控,增加透明度,并增强政府与国内外市场的交流。换而言之,中国需要承担更多的大国责任。

  华侨华人还海外生活、工作的过程中,增加了自身对全球市场和金融体系的认知与了解。通过尊重与了解金融标准和相关的法律法规,他们的生意得以发展。在与中国企业交往的过程中,在住在国与中国交流交往的过程中,海外华侨华人也影响着中国的金融从业者和商人们。

  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PIMCO)副总裁和全球投资经理邹昊

  人民币加入SDR是对中国近几年在汇率和金融体系国际化改革成效的肯定,并对中国的金融、贸易、外资投资和中资海外投资等领域进一步的国际化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人民币加入SDR也是对中国日渐提高的国际地位的认可。对海外华人华侨来说,一方面是精神上受到祖国更加强大了的鼓舞,另一方面也会得益于以后在海外出行和和国内业务往来的换汇和交易成本的降低,得到更好和更便捷的离岸人民币金融服务。

  不仅如此,人民币加入SDR也会有助于加强海外对中国保持高速经济增长的信心,促进更多的外资投入到中国市场来和配置人民币资产,缓解资产外流以及海外对人民币贬值的预期。

  马来西亚沙巴马中联谊协会会长、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高级研究员胡逸山

  人民币成为SDR货币篮子里一部分,对海外华侨华人将产生很大影响。从宏观角度来说,人民币加入SDR意味着人民币在世界上流通,能够自由兑换。等到此事明年逐渐落实后,人民币外币兑换放松,频繁往来于中国和住在国、时常用到人民币的华侨华人便更能获得便利。

  另一方面,许多海外华侨华人从事与中国的贸易事业。近年来,中国与外国贸易量巨大。随着人民币加入SDR,人民币成为贸易结算的货币,更多的双边结算得以实现。

  比如,中国和马来西亚贸易结算,今后可以不使用美元结算,直接以人民币结算,那么中国和马来西亚贸易所要面对的货币兑换风险就在无形中降低了,这是非常实质的利益。(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编辑:郝爽,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刘洋】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