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澳洲华裔抢占中文考试高分榜单 课程教育引争议

2015年12月21日 10:3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澳洲网)
(澳洲网)

  中国侨网12月21日电 据澳洲网报道,维州“高考”(维州教育证书考试,VCE)于14日放榜,华裔学子取得的骄人成绩更是十分突出,不过随着分项成绩的出炉,第二外语中的中文考试成绩引发不少人侧目,其中93名获得最高分的学生名单中,竟有90个都是中文姓名。

  《澳洲人报》19日报道,克里特(Max Collett)就是此次93名高分学生中的一名,而且他的姓氏也并非中文名。克里特希望去墨尔本大学学习科学,也希望能在中国取得学位,他在墨尔本东部的华人区Box Hill长大,从小学开始就有不少华人好友,也一直被鼓励学习中文。9年级后,他决定前往北京的一所学校求学,更曾在中国同学家中寄宿了5周的时间,直到去年12月他才返回维州。克里特认识600个汉字,而且能够用口语与中国人交流,他说:“我对自己能得到最高分简直难以置信。”

  一名中国语言专家表示,维州8万名小学生中,仅有1/4人选择在7年级开始学习中文,而背后的原因是即使从7年级开始学到12年级,想与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竞争也十分困难。墨尔本大学研究生院基础教育知名教师奥顿(Jane Orton)称,这是对资源的严重浪费。

  澳中关系研究所(Australia China Relations -Institute)在今年2月发布的报告中就曾经涉及过这一问题,而奥顿则对解决这种窘境的方法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希望成功保护那些学中文的非中国背景学生,为他们建立明确的奖励机制,她说:“不要丑化中国背景的学生也十分重要,他们应该享受良好的课程安排,发展自己的母语能力,也要允许他们在这一领域取得好成绩。”

  奥顿建议将维州学习中文的学生分为三种等级:以中文为母语的学生,以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学生,以及第一次学习中文并将其作为第二语言的学生。维州课程及评估局的发言人则表示,应当分级确定客观的评定标准。

  他说:“如果学生曾在其他学校学习中文12个月,那么他们就会被视作以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学生,如果学生曾在中国大陆、台湾、香港或澳门居住了3年或3年以上,也将被视作以中文为第二语言的学生。”

  不过发言人同时指出,以孩子是否拥有中国姓氏为评判标准正变得越来越不可靠,他说:“有很多在维州学校就读的学生都拥有中国背景,但他们其实已经是第三代移民,而且几乎不会说中文。”维州教育厅发言人也认为,不应以姓氏作为衡量学生对某种语言的掌握标准。

【编辑:关燃敏】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