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建筑圈里的华人能手:巴黎盖楼 让卢浮宫“重生”

2015年12月24日 08:5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由马岩松设计的公寓楼效果图,这座公寓将在2018年落户巴黎。(图片来源:法国《费加罗报》)
    由马岩松设计的公寓楼效果图,这座公寓将在2018年落户巴黎。(图片来源:法国《费加罗报》)
    卢浮宫院内的玻璃金字塔 ,被赞誉为“卢浮宫院内飞来了一颗巨大的宝石”。(图片来源:中国建筑学会)

  中国侨网12月24日电 据欧洲时报网报道,在世界建筑领域,华人的身影日渐活跃,这其中既有名声大噪的建筑设计师,也有默默无闻的幕后工作者。他们都在为建筑业贡献着自己的一份力量。

  马岩松,第一个设计法国大楼的中国建筑师

  提起马岩松,了解建筑设计的人应该都曾有所耳闻。出生于北京的他,曾就读于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现北京建筑大学),后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Yale University)。

  马岩松于2004年成立MAD建筑事务所,主持设计一系列标志性建筑及艺术作品,包括卢卡斯叙事艺术博物馆、加拿大“梦露大厦”、鄂尔多斯博物馆、哈尔滨文化岛、朝阳公园广场、鱼缸、胡同泡泡。2010年,英国皇家建筑师协会(RIBA)授予他RIBA国际名誉会员,2014年他被世界经济论坛评选为“2014世界青年领袖”。

  据中国网此前报道,马岩松的MAD事务所成立仅五年就度过了创业“挣扎期”,海内外客户纷纷慕名而来;同时,他也是建筑界少有的“明星式”人物,经常现身时尚活动。

  而在不远的2018年,马岩松的作品即将落户巴黎,这是中国建筑师首次在法国设计建造大楼,建筑设计风格大胆前卫。虽然中国的建筑事务所在亚洲和美国表现非常活跃,但在其他地区却鲜少出现。

  贝聿铭,让卢浮宫“重生”的美籍华人设计师

  卢浮宫是法国乃至世界的文化地标,在中国可谓家喻户晓。殊不知,20多年前卢浮宫并非现在这番模样,它破败失修,缺乏维护,遭到忽视,经历过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才得以重生,闻名世界。而在重修的过程中,贝律铭可谓是一个“大功臣”。

  据长江网报道,法国前文化部长雅克·朗格曾出版《新卢浮宫之战——卢浮宫浴火重生记》一书,详细记载了卢浮宫长达20年的改造历程,披露了不少鲜为人知的细节。“金字塔”是卢浮宫改造的标志性工程,其设计者是美籍华人设计师贝聿铭。

  1984年1月24日,《法兰西晚报》发表了贝聿铭设计的金字塔模型照片,首次将这一设计公诸于众。自此,舆论战火被点燃。《自由巴黎人》发表题为“令人惊讶的中国金字塔”的文章,直指“金字塔”“奇形怪状”,把建筑专家们“着实吓着了”。艺术批评家安德烈·费尔米热尔撰文“死人之屋”,指责贝聿铭设计愚蠢,将卢浮宫变成死人之屋。1985年初,“金字塔”正式开工后,第二轮论战开始了。反对派成立反新卢浮宫委员会,指责“金字塔”构成了“对文物古迹的重度破坏”。当年2月,建筑师公会联盟主席德拉波特致信总统,表示将新卢浮宫的设计交给外国人,一个美籍华人,令人愤怒。

  雅克·朗格作为赞成派,对“金字塔”作出正面评价:“金字塔既简约又高雅。它正如贝聿铭自己所说,属于一切时代的艺术,属于全世界的艺术。”与此同时,面对指责声,贝聿铭坚决捍卫自己的设计理念,认为自己的解决办法是好的。“我来自中国,一个具有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它有令人自豪的过去,但那是过去。法国人非常眷恋过去。”

  5月1日,应时任法国总统希拉克要求,一个真实大小的“模拟金字塔”出现在卢浮宫广场,供全社会考察。对此,贝聿铭心存顾虑,担心模拟会给人留下不好的印象。

  在随后的5天时间内,巴黎人和游客纷纷来到“模拟金字塔”前,一睹为快。出乎意料的是,大部分参观者被吸引了,并大为叫好。希拉克表示,此时才意识到玻璃金字塔与老卢浮宫的比例关系非常和谐,甚至是完美。知名的“玻璃金字塔”就此诞生。

  熊有德,与艾菲尔铁塔有着“数学情缘”的旅法博士

  对美剧有些了解的人一定知道《生活大爆炸》中的“谢耳朵”,一个智商高达187的物理天才,而在华人圈中也有一位被称为“谢耳朵”的人,她就是熊有德,一名旅法力学博士。其祖父熊庆来被誉为“中国现代数学之父”,曾教出过华罗庚、严济慈等许多知名科学家。

  据海外网报道,1994到1995年间,艾菲尔铁塔进行了电梯和钢丝绳的换代,熊有德是参与此项目的第一位中国人,她被同事冠以“数学女皇”的称号。

  为了保证电梯的安全,熊有德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对电梯材料进行反复实验和测试。最终,她的一项专利技术被应用到铁塔的电梯轿厢和钢绳中,为其安全运行保驾护航。

  李兴钢,曾来法深造的“鸟巢”之父

  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让“鸟巢”扬名世界,也让它的设计师李兴钢走入人们的视野。

  李兴钢是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建筑师,曾荣获英国世界建筑提名奖、亚洲建筑推动奖、中国建筑艺术奖等20多项国际国内奖。早年曾入选法国总统项目“50位中国建筑师在法国”,成为首批赴法国进修的华人建筑师之一。

  据《新闻晨报》报道,2002年,33岁的李兴钢被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派驻瑞士,与瑞士赫尔佐格和德默隆公司联手设计方案,参加国家体育场的竞标,并最终入选。在完成鸟巢项目的5年,李兴钢一直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作为“鸟巢”的中方总设计师,他既要跟业主、政府和奥组委等多方协调关系,又要跟几个国家的工程师和专业设计人员进行协调,同时要为数千张施工图纸一一签字负责;高强度的工作让他连续失眠两年、完成最终图纸后住进医院。

  当鸟巢竣工在即,李兴钢接受采访,谈起这件事时语气十分平淡:“从2002年到现在,我只是从一个33岁的男人,变成了一个39岁的男人,生活并没有发生太大的改变,工作也依然由一个接一个的项目构成。只不过,‘鸟巢’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项目——它代表着国家的重要事件、全世界的盛大聚会。如今它竣工在即,我的压力却没有丝毫减轻。”

【编辑:罗渊】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