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遭身份盗窃 一觉醒来欠了国税局一千万
中国侨网12月26日电:题:美籍华人遭身份盗窃 一觉醒来欠款一千万
如果一觉醒来,突然发现自己欠了国税局1000万,而且还被要求尽快缴纳,你的第一反应是什么?是不是以为又是什么新型骗局?但如果告诉你,这就是真的,你又会怎么做?
反正小侨(微信号:qiaowangzhonggo)估计要被吓得口吐白沫,瘫倒在地了……最近,旅居美国的华人方太太就遭遇了这样堪比 “惊悚片”的可怕经历。
身份盗用欠款千万!?
“一大早打开邮箱,发现一封来自美国国税局的信,只看了一眼,我就感觉一阵天旋地转!”
方太太回忆着当时的情形,“根据信上的内容,我被告知已经欠税2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近1300万),而且要求在一定期限内缴清,否则就要扣押我的房产。但我是个全职太太,并没有社会收入来源,怎么可能欠下天价税款?”
突闻噩耗,方太太虽大感震惊,但并没有像小侨一样被吓瘫,而是赶快致电北美华人会计师协会寻求帮助。
专业会计师表示,方女士面临的巨额欠款恐怕是由身份盗用引起的,被盗的身份信息会被犯罪分子用来申请信用卡或大额贷款。至于这笔巨款最终需不需要由方太太偿还,还需诉诸法律途径。而在尘埃落定之前,方太太一家只能在担惊受怕中度过了。
一直以来,身份盗窃是美国等很多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例如在美国迈阿密市,每10万名居民中就有316人遭遇身份盗窃,而这一数字在纽约市则高达810人。虽然大多数案件的案值集中在几千到数万美元区间,但类似方太太这样数额巨大的也时有发生。更为可怕的是,绝大部分受害人想破头皮也无从而知,自己的身份信息到底是在什么时候、通过什么途径被盗的。
小侨支招:防止身份被盗的实用妙招
为了帮助身处海外的华侨华人提高防范意识,避免因身份被盗而带来财产和精神等多方面的损失,小侨特意为大家总结了9个防止身份被盗的实用妙招!
不管您是久居海外,还是短期出游,都建议您花几分钟了解一下。另外,鉴于国内身份盗窃案件近几年有抬头之势,国内的朋友不妨也看一看,多点防范意识总不是坏处。
1、小心公用电脑
平板电脑和超轻笔记本如今虽已渐成标配,但很少有人每时每刻都带在身上,因而也难免会遇到不得不使用公用电脑的情况。殊不知,公用电脑正是身份窃案的温床。
因此,使用公用电脑时,切记不可自动保存信息,结束使用后要立即删除历史记录、密码和检索信息。涉及个人银行账户的操作,请务必在手机上进行,目前各大银行普遍都有手机应用的客户端。
2、慎用无线网络
无线上网的确很方便,但也带来不少隐患。公共场所中的免费网络往往缺少数据加密保护,容易被他人监视。如果必须使用,建议先注销银行账号、社交平台以及邮箱账号,同时避免登录可疑网站。另外,手机“自动连接到附近无线网络”这一项,最好还是改成“否”。
3、别忘手机锁屏
手机里个人信息的重要性,恐怕就不用多说了吧。数字密码、手势密码和指纹识别尽量都用上,别怕麻烦。
4、不留电话号码
除了购买机票和登记住宿等必须提供的情况,不要轻易留下电话号码,“身份窃贼”会以此骗取你的个人信息,例如谎称自己是酒店前台人员,需要信用卡号核实住宿信息。遇到这种情况一定要去前台查看是否属实。
5、合理使用现金
虽然现金丢了很难找回来,但至少不会像信用卡一样泄露你的个人信息。尤其是在一些不那么正规的场所,可能距离你刷完卡没多久,信用卡就已经透支了。
6、留意ATM机
输入密码时注意遮挡,交易凭据即刻销毁,这些都是老生常谈。现在,连有些ATM机都是假的。去年在巴西,就有人网购了一部ATM机并进行改造,用它盗取了不少信用卡信息。如果ATM机的位置比较偏僻,最好还是去柜台交易吧。
7、关注用卡动态
相比现金、珠宝首饰和个人证件,人们对于信用卡记录的关注度就没那么高了,这也给人留下可趁之机。无论在哪儿,要养成定期查看信用卡动态的习惯,发现支出异常,立刻报警。
8、清空过期信息
医生开的处方、曾用名片和交易凭据,总有人喜欢把这些过期的信息随手塞在包里。殊不知,在你看来不再用到的信息,却是身份窃贼的“无价之宝”。
9、多种身份识别
出门在外,别到哪儿都带着护照;万一丢了,麻烦就大了。你的护照会在黑市上贩卖,不法分子会买来开设银行账户、申请贷款,甚至用来贩卖人口。所有,如果有些场所可以用驾照或国籍身份证作为入场许可,就别每次都掏出护照。(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付强,编辑:张芸芸。ID:qiaowangzhongg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