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心!海外华人婚姻常毁于这几个“杀手”-中国侨网

  • 设为首页

小心!海外华人婚姻常毁于这几个“杀手”

2016年01月27日 09:0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月27日电 题:小心!海外华人婚姻常毁于这几个“杀手”

  “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托尔斯泰先生的这句名言,如今却成了不幸婚姻的注脚。

  移民来到陌生的环境,婚姻本应是夫妻互相扶持的港湾,然而事与愿违,不少夫妻逐渐驶离彼此,最终分道扬镳。

  有人感慨,“移民难,天下尽知,而保全家庭,才是万难之首。”无论是全家同往,还是一人先行,输掉这场家庭保卫战的夫妻已越来越多。

  美国华人离婚率5年翻番

  2008至2009年间,美国华人的离婚率平均值为5%,之后5年,这一数字猛增至10.4%,翻了一番。在加拿大,约有38%的夫妇会在结婚30年内离婚,每年1月甚至被冠以“离婚月”之名;在这期间前往律所咨询离婚的人群中,也能频频见到华人的身影。

  海外华人的离婚率为什么逐年提高?对于奋斗多年才拿到海外身份,憧憬开启新生活的夫妻来说,这是一个残酷却又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有专家将导致海外华人离婚的原因概括为三类,其中前两类适用于全家同时赴海外定居的情况,第三种则针对“一人先行,一人留守”的“隔空婚姻”。

  第一类情况,简单来说就是夫妻二人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差距过大,日积月累形成心理、事业等多方面的落差。

  不少在国内事业有成的男性,移民后却连连遭遇语言不通、工作难找等问题,自信心受挫,却又抹不开面子,不肯放低身价重新打拼,只能终日徘徊在“是否回流”的矛盾里。而很多女性则恰恰相反,她们放得下架子、受得起挫折,在日复一日的吃苦耐劳中逐渐摸清了异国生活的门道。两种截然不同的心境,必然导致发展轨迹的失衡,婚姻问题自然会浮出水面。

  第二类情况同样来源于环境的变化。很多西方国家的生活并不像国内大城市这么丰富,“老婆孩子热炕头”的家庭理念为很多西方男人所津津乐道,但在一些中国男人看来,这样的生活太沉闷了。加之语言和文化所带来的种种陌生感,使得生活的圈子越来越小,婚姻也因此缺乏了新鲜元素的刺激,变得单调、无趣。如果此时再发生一些并不美好的“意外”,那么婚姻很可能就此陷入岌岌可危的境地。

  隔空婚姻:感情路上的最大杀手

  谈及对婚姻的破坏,上述两种情况加起来,恐怕也难及“隔空婚姻”一半的威力。

  近年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不少移民海外的华侨华人并不愿舍弃中国的关系,有的干脆把老婆孩子往外国一丢,自己留守国内忙事业,逢年过节再飞过去小聚。有人把这形象地比喻为“候鸟一族”。

  黄先生移民新加坡已经6年了,回忆起和“留守”在国内的妻子的关系,他的言语中充满无奈:“这6年来,只有在我春节回国时才能见到她,平时大家各忙各的,电话都很少打。现在回头想想,其实从我踏上新加坡的那一刻起,我们的婚姻就已经埋下了隐患。” 

  在新加坡定居后,为了给将来登陆的妻儿创造良好的生活条件,黄先生忙得不可开交,又是重回大学深造、期望找到满意工作,又是打工赚钱,减少国内家庭的支出负担;学习和打工的压力层层叠叠,让他身心俱疲。

  而在中国“留守”的黄太太也不轻松,兼顾工作的同时还要独自抚养孩子。现实的困窘就这样笼罩在婚姻上,再深厚的感情也耐不住这日复一日生活压力的侵蚀。加之黄先生在新加坡事业不顺,不得不将接妻儿团聚的计划一推再推,夫妻间的争执就此拉开序幕。

  “不能兑现最初的承诺,我的压力越来越来,她的抱怨也越来越多。重压之下,我们除了争吵,几乎没有别的交流,争吵时也很少顾及彼此的感受,互相之间的不信任感与日俱增,”黄先生的脸上浮现出痛苦的表情,“有一段时间,她甚至怀疑我有了外遇,所以才迟迟不和她们团聚,但事实是我手里的项目出了问题,自己的住所都差点被收回,哪有能力接她们过来?”最后,夫妻间的隔阂已无法填补,离婚成了两人仅剩的共识。

  是移民岁月将婚姻推向了终点?还是隐患的种子早已埋下,只是借由移民才破土而出?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问题,也并不是用三个原因就能完全概括的。如何远离婚姻中的情感危机,维系家庭的幸福美满,这是值得每一个海外华人深思的问题。(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编辑:付强,ID:qiaowangzhongguo)

【责任编辑:刘洋】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分享到: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