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专家解读政协报告:如何加强同海外侨胞团结联谊

2016年03月05日 10:15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3月3日,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向大会作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新社记者 盛佳鹏 摄  

  中国侨网3月5日电 据法国《欧洲时报》报道,中国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3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指出,人民政协必须把加强大团结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团结的同心圆越大越好。而团结全球华侨华人无疑是扩大团结面的重要组成部分。俞正声当日指出,要进一步加强同海外侨胞的团结联谊,在谈及2016年全国政协重点工作时,他又对海外华裔新生代的培养教育以及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提出要求。对于如何进一步团结全球华侨华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聚侨力,多位全国政协委员、专家通过《欧洲时报》阐述了他们的看法。

  “中国对侨胞比以往更为重视”

  俞正声3月3日指出,去年,全国政协深化与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团结联谊,邀请海外侨胞列席政协会议、参加政协活动,围绕中高端留学人才回国创业等调研考察。2016年全国政协工作重点之一是将“认真做好凝心聚力工作,加强与海外侨胞和归侨侨眷的团结联谊”。

  出席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开幕会的全国政协委员、国务院参事、中国与全球化智库(CCG)理事长兼主任王辉耀3日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对海外侨胞及归侨侨眷比以往更为重视。系列惠侨利侨政策的出台,每年中国政协会议邀请海外侨胞列席,这都对于凝聚侨胞力量起到非常积极的作用。

  “中国全球化的发展离不开侨胞,无论是归侨还是身在海外的侨胞,中国的态度肯定是越来越重视的,这是很有意义的。”王辉耀指出,两会前夕正式实施的20项便利外籍人士的出入境政策措施正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0项政策中有多项是专门针对外籍华人出台的优惠,王辉耀认为,从这个角度也是体现出了国家对他们的重视。出台的政策中,华裔博士可以申请永久居留,在他看来这就是很大的突破。而且20条新政其实很多是为了便利侨胞,大量的申请人和有需求者还是外籍华人。这一系列政策的出台,一方面体现了中国对侨胞的重视,另一方面也能够最大限度吸引侨力,为中国发展出力。

  王辉耀进一步指出,海外华人华侨的体量很大,有6000多万,加上每年还有几十万的留学生,如果能够汇聚这些力量对于中国的发展建设意义重大。

  如何在人才流动的时代进一步汇聚侨力?

  对于如何进一步凝聚6000多万华侨华人的力量,王辉耀认为,应从引入“泛侨”概念、进一步放宽永居条件、加强服务海外侨民等方面做工作。

  1、引入“泛侨”概念

  王辉耀提出,或许可以放宽“侨”的范围,引入“泛侨”概念。

  “所谓侨,就是侨居海外,应该可以有很多种。一个是成为公民,另外有外国的绿卡,还有则是有外国长期工作签证、长期居住签证。我觉得以后要逐步放宽这个概念,充分调动更多海外华人的力量。”他建议。

  2、进一步放宽永居条件

  王辉耀还建议,应进一步放宽外国人永久居留的条件。此外,王辉耀认为参照中美、中加10年签证,这样的政策是否能够推及在全世界的海外侨胞也是未来可供思考的方向。

  3、加强服务海外侨民

  在充分调动侨力方面,王辉耀称,面对目前的经济环境,中国应当考虑为海外侨胞参与各方面经济活动给予更多的支持。

  另外,侨务工作不仅仅在中国国内,还应当更多扩大到国际上。他建议加强服务国际上的侨民,保护海外侨民利益。在这系列放宽优惠政策以及政策重视之下,他相信凝聚侨心、汇聚侨力的工作将更顺畅。“现在是人才流动的时代,需要更多地解放思想,才能更好地凝聚侨力。”王辉耀说。

   图为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中)今年1月赶赴河北保定,慰问印尼归侨。(图片来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

图为中国国务院侨办主任裘援平(中)今年1月赶赴河北保定,慰问印尼归侨。(图片来源:中新社

  完善立法 保护归侨侨眷权益

  俞正声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还指出了2016年政协侨务工作的另一个重点——做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

  “做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工作”的部署,既是鼓舞,同时也为今年的侨务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参加全国政协十二届四次会议的全国政协委员、福建省侨联主席王亚君表示,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中国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的共同努力和支持。长期从事侨务工作的她感慨,侨胞的权益保护工作非常重要,对于调动侨胞的积极性,汇聚侨力意义重大。

  对于归侨侨眷权益的保护,按照王亚君的经验,主要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全国性侨务政策法规的贯彻落实。另一方面则是通过地方的成功经验,推动全中国归侨侨眷权益保障方面的拓展。

  就如何更好落实保障归侨侨眷权益,长期维护华侨权益的律师张蕾认为,现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归侨侨眷权益保护法》对归侨侨眷的保护主要体现在财产权、创业就业权、人身权等方面。

  针对目前不断壮大的新一代侨民队伍,张蕾强调,“新侨”与“老侨”的权益保护是同等的。

  目前不少经济、劳务案件就出现在新侨当中。因此,张蕾指出,无论是“新侨”或是“老侨”,首先,都要了解中国相关法律及政策,这样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其次,要与所在地区的侨联组织积极沟通,目前各级侨联组织都设立了法律顾问团或聘请了法律顾问,由专业的律师团队为侨民提供法律服务。关于劳资、经济、房产、继承等纠纷的案件较多,应寻求专业的法律帮助。此外,侨胞们应当提高法治观念,关注国家政策变化,依法保障合法权益。

  最后,张蕾也建议,为了更好地保障归侨侨眷权益,应完善立法或地方法规政策,对华侨在政治、投资、捐赠、财产、社会保障、教育等各个方面的权益进行完善,才能更好从法律层面保障侨胞权益,凝聚侨心侨力。

  图为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左)今年1月在海南兴隆华侨农场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图片来源:<a target='_blank'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

图为中国国务院侨办副主任谭天星(左)今年1月在海南兴隆华侨农场走访慰问困难归侨侨眷。(图片来源:中新社

  培养新生代 传承中华文化

  俞正声3日在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中特别指出,要关心海外华裔新生代的培养教育。

  随着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数量增多,如今华二代、华三代们如何认知自己的身份及他们如何学习、理解中华文化的问题备受关注。

  华裔新生代是海外华社的希望所在,引导他们对祖(籍)国的认同,传播中华传统文化,不断促进他们与祖(籍)国的交流也有着重要意义。

  中国国侨办主任裘援平曾指出,华文教育是面向6000多万华侨华人特别是2000万新华侨华人和华裔新生代,系统开展民族语言学习和中华文化传承的工作。这不仅维系着华侨华人的民族特性及与祖(籍)国的情感联系,而且辐射到各国主流社会,是覆盖最广、相对正规、长期有效的海外中华语言文化教育形式,对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增强国家软实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正因如此,华文教育被誉为中华文化在海外的“希望工程”,中华民族在海外的“留根工程”,也是华侨华人社会最重要的“民生工程”。

  “在世代更替背景下,海外华裔新生代的培养教育问题,尤其是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认知、理解以及中华民族身份的认同,与中华文化的海外传承密切相关。”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教授、副院长兼华文教育系系主任曾毅平在接受该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一曲《我的中国心》,当年让世界各地的华侨华人为之动容。但在曾毅平看来,“融入当地”与“保持中国传统”相结合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代际的发展,许多侨胞已经融入当地社会,当较少接触中华文化的这一代人为人父母,他们子女的中文教育和中华文化传承将更成问题”。

  对此,一直从事华文教育研究的他也有过思考:“中文教育对于身份认同的意义不言而喻,不论是了解中华文化,还是对中华民族的根的认同感,华文教育都是其中重要的一环。”

  他说:“海外青少年对身份的认同在我看来是由三个方面组成的,一是世界公民身份,二是华人的身份,三是他们在所生活的社区、侨社中所感知的身份认同。在这样的情况下,在海外发展华文教育,就是要培养的是具有中华文化气质的世界公民。”

  链接:发展华文教育从这5个方面入手

  对于如何进一步发展华文教育,曾毅平认为,可以从明确华文教育目的、创造体验式教学可能、触碰华裔新一代兴趣点、优化教育链条、组织华裔新一代赴华学习中国文化等方面入手:

  明确华文教育目的

  华文教育是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中华文化气质,让华裔新生代了解中华文化、中国以及中国与世界之关系,最终使华人文化成为其成长乃至生活的一部分。

  创造体验式教学可能

  对一些并不居住在华裔社区的青少年,让他们切身感受中华文化,鼓励他们更多地参与传统中华文化相关的活动。

  在继承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家长、家庭甚至社区都有一定的作用。德国汉堡汉华中文学校的教师丁成举例说:比如恰逢中国传统节日,汉堡的华人社区甚至主流社会也会有一系列的活动举办,这都是让华裔青少年了解中华文化的好方式。

  触碰华裔新一代兴趣点

  文化与身份的认同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密不可分,这不是仅仅一节中文课可以解决的。

  丁成认为,对于这些在海外出生、长大的孩子来说,不能求速成。“就像我在华文学校也教授中国历史,学生能知道张飞、赵云的名字我都觉得很欣慰,不能一下子要求他们对三国那段历史倒背如流。”在他看来,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了解也是一样。“看到了,了解了,才有可能触碰他们的兴趣点。”

  优化教育链条

  应推动华文教师以及整体华文教育链条的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建设。适应青少年的兴趣,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教材。

  “到2017年,在海外华侨华人聚居地基本实现热爱中华文化的适龄华裔青少年有学上、有书读、有合格老师教。”裘援平曾如是表达她对华文教育链条的专业化、正规化、标准化建设的愿景。

  组织华裔青少年赴华学习

  “通过这样的活动(赴华学习),能够挖掘中国的特色文化资源,海外华裔青少年到祖(籍)国学习交流、寻根访祖的同时就能增进他们对祖(籍)国的了解,提高他们学习汉语和中华文化的兴趣,也在了解、学习及共同交流中不知不觉增进了身份的认同感。”

  中国国务院侨办为加强与华裔新生代的联系,专门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其中就包括已经举办了16年的“中国寻根之旅海外华裔青少年夏令营”。“如果有机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形式到中国去深入了解,对孩子们的认知和成长都是大有益处的,”丁成说。(何晰媛、杨静怡)

【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