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在英中国留学生专心做“可视音乐” 受英王储接见

2016年03月05日 15:4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吕思斯(左二)以及团队成员梁粟,胡涂和沈思。(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HUTU
    吕思斯(左二)以及团队成员梁粟,胡涂和沈思。(图片来源:本文图片均为HUTU 摄)

  中国侨网3月5日电 据欧洲时报英国版报道,跳动的音乐,伴随着铿锵有力的鼓点;广袤的自然,容纳了雄奇壮美的世界;闪耀的灯光,映衬出几张年轻人的脸;生锈的齿轮,记载了昨日的光辉的岁月。2月5日晚,伦敦Kings Place聚集了上百观众,人们在动感起伏的音乐和迷离闪烁的灯光间体验了一场以工业革命和环境保护为主题的视听盛宴。这不是纪录片,也不是摇滚乐,这个舞台属于一个中国人,他叫吕思斯。

  吕思斯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市,英国格拉斯哥大学美术学院本科,曾就读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研究生。2011年,他的作品Digital Analogue在第52届纽约广告节比赛中获得专业组最佳短片全球金奖;后被英国创意艺术杂志Creative Review 评为2011年度最具潜力未来创意产业毕业生;英国天空电视台天空学院(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Sky Academy)艺术创作基金得主之一,现居伦敦。

  不走寻常:偶然背后的命中注定?

  从小生活在在内蒙古草原的成长经历,带给吕思斯很多接触自然的机会,也给他日后艺术创作带来无尽灵感。他的父母是上世纪的知青,在呼伦贝尔当地电厂工作,因此他有机会接触到当时比较先进的机器设备,并对机械工业产生了浓厚兴趣:“在30多年前,这个工厂实现了煤电一体化,开垦挖煤、皮带输送、煤渣再填埋等技术和工作理念等在当时都很先进,现在想来,我对自然,机械的最初思考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的。”

  在格拉斯哥学习设计期间,吕思斯希望用自己的专业做一些有意思的课题。据他讲述, 很多的中国同学都是把中国元素照搬到自己的设计当中,以致于从作品中可以很清晰的区分出中国学生的作品。而吕思斯却对工厂里的大型机器情有独钟。也许是格拉斯哥悠久的工业历史唤起了他童年对机械的热爱,于是他决定把这些东西融入自己的设计。很幸运地,吕思斯的老师对他的选题非常认可,并且给予了很多帮助。

  毕业后,不甘过朝九晚五生活的 吕思斯决定继续跟随灵感的脚步。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在Sky Academy 艺术创作比赛当中成功入围,拿到了当时最多的选票以及一笔丰厚的奖金(3万英镑,同时作为得奖代表得到查尔斯王储的接见,并向王子讲解他的课题。这让他备受鼓舞。他说:“当时就是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的,但是最后阴差阳错地拿到一些奖项。”

  比如有一次在纽约参加比赛,作为唯一代表学校参赛的选手, 他与其他来自30 多个国家的大咖们比拼。本应报名学生组的他错误地报了专业组,却依旧成功晋级,成为苏格兰地区唯一拿到金奖的选手。“最开始这样的事情都是很意外地就发生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到最后才觉得之前的每件事情都有它发生的理由。”吕思斯这样告诉记者。 这次比赛的脱颖而出,让他得 到了英国著名创意产业杂志 《Creative Review》评选与专访。

  吕思斯表示,在自己取得一系列不可思议的成就之后,他反思自己一路走来既有偶然也有必然的因素。他说:“一开始的好运气让自己在国内外都有了一些知名度。但后来参加了Sky Academy比赛并且成功入围才真正意识到自己的想法是可以实现的。”

  可视音乐:声光背后的艺术哲思

  在英国天空卫视的支持下,吕思斯开始了他的可视化音乐创作。简单来说,这种表现形式先采集了自然外景中的声音和视频,经过动画、编程等加工处理后,运用到现场舞台表演中,带给观众一种“可视化”的音乐体验,并进一步融合动画和编程的元素,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艺术表演体系。“出于在市场推广的原因,我必须要给他一个文字性的定义。这是一种混合的数字艺术表现形式,来源于早期的多媒体。有些人可能笼统地把它概括成'可视化数字音乐。'”为了收集创作所需的素材,在大概18个月当中,他和他的团队走遍英国的高山大川,江河湖泊,以及工业革命遗留下的工厂、现代发电站、核电厂、印刷厂和汽车工厂。对于人类,自然和机械三者的思考,吕思斯表示:“因为中国是没有经历工业革命的,我们这代人对中国工业革命的概念是空白的。但是在英国,工业革命是英国人的集体记忆。每当你提起它的时候,很多人依然引以为傲,这种感觉就像我们提到兵马俑一样。作为中国人,我认为这种记忆的反差是非常有意思的。”

  吕思斯表示,他所创作的艺术表达形式希望传达一个主题,那就是人类、自然、机械三者之间要实现平衡。“我觉得现在很多人过度地强调环境保护,这是没错的。但是从我自己周游英国的经历中发现,环境保护的基础首先要满足人类对于生存的基本要求。就像太极一样,要平衡人类生存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所以我更希望人类未来能够用科技手段加强对环境的保护,同时让地球在平衡中也得到发展。”

  吕思斯所注重的“平衡”的概念,还贯穿于他的艺术表达和做人理念方面。用多媒体语言再现工业革命,将历史和现实平衡;以North of X定位自我,将团队与个人平衡;把英伦风情融合故乡印记,将中西方文化平衡。他抽象的艺术背后表达出的是一种中庸之道的观念,不偏不倚,这种思想也许正是吕思斯艺术作品和为人处世过程中“根”的表现。

  苦尽甘来:光鲜背后的各种滋味

  获得英国天空电视台(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Sky Academy项目的资金支持成为吕思斯艺术创作生涯的新起点。2013年,他成为三万英镑艺术创作基金得主的五人之一,并开始了数字艺术《The Age of Digital / Analogue》的取景及制作。

  然而,吕思斯事业上的不断进步也包含着难以想象的艰辛,准备一年完成的项目做了三年。在三年多的创作过程中,他和团队成员走访了英国各大博物馆,搜集工业时代的历史材料;也走进了苏格兰的原始森林、爱丁堡的核电厂,攀登“英国第一高”的威尔士斯诺登山峰,拍摄和记录自然的风貌和声音。

  在外奔波的取景旅途也充满了很多难忘的经历,他回忆道:“ 在三四十米的悬崖上进行拍摄时由于风异常猛烈,几个队友不得不一边扛起机器拍摄,一边手挽着手保护着机器和人身安全;在雪山深处,一行人甚至误入了英国秘密军事演习区域险些被捕;为了在影棚里拍摄工业革命时期的照相机运作,团队成员们带着睡袋进摄影棚,三天两夜没出门,近乎忘我……”

  在申请资金援助方面,吕思斯也面临着很多的困难与挑战。由于英国经济整体疲软,对于创意产业的投入也大幅度缩水,虽然他与团队在之前的比赛当中得到了一笔丰厚的奖金,但是这笔奖金几乎全部用于购买设备。因此,他和他的团队一直生活在交不起房租的边缘,有太多次因为资金中断甚至想要放弃。但是他坚信自己的艺术创作还有很大的发展前景,需要用时间和毅力去检验。

  “因为这是我一直想要做的事情,所以让我坚持到了今天。虽然困难重重,但令我欣慰的是,我们的团队都是一帮卖命工作、同甘共苦的兄弟。没有他们,我所做的一切也不可能完成。同时,我也非常感谢英国British Sky Broadcasting, Sky Academy以及Art Council在整个过程当中的帮助,让我们在外拍的时候得到诸多便利。当然,也感谢我的家人给予的支持和理解。”吕思斯说。

  对于在英学习艺术产业的留学生,他建议大家要拥有开放的心态,多接触和多利用西方的文化资源,保持自信,大胆尝试。

  “被同化不一定是坏事,我们本身都带有家乡的烙印。像我来自内蒙古,至今还是爱吃羊肉,爱听蒙古音乐。”他相信,根深蒂固的乡土情结不会随时间而流逝,也不会被轻易同化。自己的艺术之“根”依然来自故乡中国。

  今年,吕思斯和团队的工作重心将放在对项目扩大化和商业化上:“伦敦的艺术人才竞争十分激烈,我们下一步不仅要发展到新的高度,还会考虑整个团队的商业运作。”与此同时,他也希望能有更多华人艺术家在英国扎根,共同扩大华人艺术群体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张一然、张涵)

【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