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美国费城华埠:从洗衣店起源 在维权中发展(图)

2016年03月29日 15:4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费城华埠牌坊。(美国《侨报》)
费城华埠牌坊。(美国《侨报》)
体现中国城文化的壁画。(美国《侨报》/王莞菀 摄)

  中国侨网3月29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1871、1984、1966,这是对美国费城中国城十分重要的三个年份,你知道它们的含义吗?费城华埠始于一家1871年开张的粤籍华侨洗衣店;1984年费城华埠牌坊由中国姐妹城市天津资助建造;1966年费城华埠居民首次大规模维权抗争,成立了费城华埠发展会(PCDC)。在华埠发展会成立五十周年纪念之际,让我们回顾且铭记费城华埠的历史,同时探索现在,展望未来。

  从一家洗衣店开始扩张

  许多地区的中国城都是从一家华人经营的小店起源,慢慢形成一小片华人商业区,随之建立起了唐人街。费城的中国城亦是如此,据费城华埠发展会资料记载,1871年费城913Race街处有一家华人经营的洗衣房,粤籍老板名叫Lee Fong。慢慢地,华人经营的小型商业开始聚拢增加,形成固定的经济商业圈。

  而如今的费城中国城的范围为西起13街,东至9街,南到Filbert街,北至Spring Garden街。著名的费城华埠牌坊屹立在10街和Arch街街口。中国城区域可分为南北两大块,Vine街以南以餐厅、店面、超市、住房为主,Vine街以北则以高档公寓、工厂为主。

  据资料显示和费城多个老侨回忆,历史上有两个时间段是华裔迁至费城的搬迁潮。一次为20世纪60年代,由于费城房价很低,临近纽约,大批华裔涌入费城,并在费城安居下来。还有一次在9·11事件之后。1991年移民至美国费城的老侨李先生向记者表示,他刚刚来到费城时,中国城的人不多,很冷清,只有几间华人开的餐厅门前还比较热闹,醉仙楼酒家就是至今还持续营业的餐厅之一。当时费城唐人街的人群构成以广东人为主,而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大批纽约地区的华裔迁至费城,搬迁来的福建人居多。李先生回忆,大多搬来费城的人都是先在中国城附近租房子,生活稳定下来后到南费城或东北费城买房子。“我1991年刚到费城也是住在唐人街,1994年在东北区买了一套房子,看中那里环境好,地方宽敞。而当时一套房子只要5万元,而现在得15万多了。”

  团结抗争保护家园

  记者采访数名社区工作者,他们回忆费城发展史时,都会感慨费城华埠的存在、发展离不开社区居民的团结抗争,一致保护自己的社区。

  费城华埠发展会(PCDC)项目经理Sarah Yeung介绍,华埠发展会成立于1966年,华埠居民得知要在Vine街修建高速公路,认为高速公路的修建将会把一个整体的中国城从Vine一分为二,影响中国城的整体发展。这个高速修建项目激怒了向来保守传统的华裔市民,大家开始组织示威游行,从而成立了费城华埠发展会。虽然市政府从整体城市发展角度考量,最终完成了Vine街高速项目,但费城华人的维权意识、团结意识从此萌发,费城华埠发展会成立后,积极从经济、住房和文化方面发展Vine街以北的地区经济,使之与更加繁华的南中国城的发展步调靠近。

  此后,亚裔维权组织相继出现,在美国亚裔联合会和费城华埠发展会的带领下,华埠市民共同成功抵制了在中国城建立棒球场、赌场等会破坏中国城治安、整洁、居住环境的项目。

  据费城城市规划委员会提供的2013年资料显示,费城中国城共有799幢建筑,其中用作住房的占28%,商业用途占49%,商住两用占26%,非营利机构(学校、教堂、机构性质)占约5%,停车场停车楼占7%,4%为空闲建筑,工厂占0.5%,娱乐和开放空地占不到0.1%。

  中国城的商业以当地小型企业为主,74%为当地的小型企业,其中以餐馆、饮料店、蛋糕房为主。85%的餐厅为亚洲风味,可以间接表明中国城的商业主要服务于费城及周边的亚裔人群。据资料显示,中国城的商业受众群在逐年扩大,随着费城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周边地区的纽约、新泽西、特拉华、马里兰等地亚裔的增加,中国城吸引着更广的人群。

  据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10年费城华埠居民总人口5923人,亚裔2464人,白人1697人,非裔1287人。而1990年的华埠居民总数为2437人,亚裔仅1096人,白人596人,非裔578人。白人比例减少,亚裔和非裔比例上升。

  华埠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尽管费城华埠的居民人口呈增长趋势,商业方面也在稳步发展,但就像每个发展中的城市和地区经济一样,费城中国城也面临着各种发展问题。

  地价增长,租房费用上升是发展中城市都会面临的问题,相比纽约、华盛顿等地,费城中国城的地价还是相对较低的。然而随着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豪华公寓、单身公寓进入中国城,使得家庭式的华裔居民渐渐搬离中国城。据费城城市规划委员会资料显示,2010年费城中国城家庭式居民(Family Household)2769人,占华埠总人口的48.6%,而1990年的家庭式居民占57.4%;2010年非家庭式(Non Family Household)居民为1943人,占总数的32.8%,1990年的非家庭式居民占25.4%。

  为解决此问题,费城多个机构大力开展可负担性住房。如费城华埠发展会与联手Project HOME建造的平安楼(Francis House of Peace)于去年9月1日开始正式受理申请,申请第一天累计共收到192份申请文件。该项目是一座9层楼的可负担性公寓,其中44套房受理给低收入人群,50套服务于无家可归人士。

  宾夕法尼亚大学城市规划、历史保护研究生张依玫向记者表示,对一个区域的发展而言,地价是一个影响因素,但社区的发展是否健康更为重要,社区健康发展因素要参考人口统计学、商业发展多样性、居民收入状况等等。目前费城市府对中国城Vine街以北的发展也十分重视,Callowhill已经是一个吸引高档住房开发的地段,吸引了很多投资项目,最新的一个项目是Reading Viaduct Park,是类似纽约的高线公园,一方面工业遗产再利用,另一方面也为社区提供了缺乏的绿色空间。

  张依玫还表示,其实一个社区的发展还是依附在城市的发展之中,它的发展不可能脱离整个城市的发展。如果费城迁入人口越来越多、商业发展越来越多样化、旅游业发展扩大,那么中国城作为费城社区的组成,作为离市中心很近的区域而言,也是呈发展趋势的。(王莞菀)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