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出国留学应多几个问号:干吗去?去干吗?
随着习近平总书记出访捷克、美国等国家,新的一波欧美留学热潮即将掀起。而作为教育工作者,我曾经留学海外并多年办理学校出国交流访问等活动,有些心得想与大家分享。
近年来,数字上看,短短十几年间,中国出国留学人数增长了10倍多,呈现一种爆炸式增长。而从社会现状上看,从稀缺的“海归”到出现了“海带”。面对教育的多重选择、各种留学中介的“狂轰乱炸”以及身边各种各样的成功或者失败案例,越来越多的家长和学生陷入了困惑——是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深造?
前不久,一位叔叔听说我是留英硕士,带着他正在上大学的闺女佳佳来到我家,想咨询一下佳佳是出国深造还是在国内继续上大学。通过和佳佳的聊天我了解到,佳佳本身英语水平不是很好,学习也一般。然而,上大学后,她经常看到身边的同学出国留学,于是也激发了自己的上进心,也想通过出国留学开拓眼界,并在短期的出国留学后找份好工作。很明显,佳佳的心理是希望通过留学走一条捷径,规避未能上好大学而带来的以后可能找不到满意工作等问题,同时,通过“海归”这束光环使自己获得成就感和自豪感。这种心理,其实也代表了相当一部分学生和家长的心声。
当然,从学习角度看,出国留学可以接受到高质量、多形式的教育模式;从能力角度看,出国留学可以开阔眼界、锻炼自身生活能力;从投资角度看,出国留学又是一种“短线投资高回报”,能够快速提升自身价值。然而,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真的留学回来就能够高人一头吗?真的能如家长所愿,短线投资高回报吗?其实,并不一定。和我一起留学的同学,有学有所成做金融师的,也有找不到工作而凑合做推销的。
如果不想出现“事与愿违”的情况,不如以提问的形式规避一些“盲目出国留学”“出国留学后动力不足”“学生毅力不够”等问题。针对佳佳的情况,我根据她的回答追问她一系列问题,帮她明确出国的目的,从而对是出国留学还是留在国内学习进行取舍。
我问佳佳:“你想出国的目的是什么?换句话说你想干吗?你是想通过留学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还是钻研某一领域的知识,或是通过留学改变现状回来有个好出路,抑或是通过留学提高自身的心智?”佳佳思考半天说:“我想提高自己的英文水平。”于是,我根据自己的学习经历建议佳佳:“针对你的情况,你不用出国留学了。因为学习外语最好的地方就是国内,无论是词汇量、语法、还是阅读能力,在你准备雅思的时候就已经积累了,在你通过雅思要求的分数时就已经过关了。你需要的并不是出国留学,而是出国旅游。我的建议是,国内学语言,到国外旅游去应用,因为在旅途中你能够全方面锻炼自己的外语能力。”随后,我开始追问:“佳佳,你觉得我的观点有道理吗?你还想出国吗?”佳佳告诉我:“有道理,但是还是想出国。”我又开始追问:“为什么?你想通过留学达到什么目的?”佳佳告诉我:“我想开拓眼界。”我的回答是:“那你依然可以通过旅游来达到这个目的,为什么要花大量钱做这件事呢?等你工作后,你的视野也会开拓,同时还可以拿着自己的薪水出国旅游继续开拓国际视野。”
此时,佳佳已经陷入沉思,并且已经开始向自己提问了。她开始自我分析:“姐姐,我现在明白了你提问的意图了,我觉得我好像哪个都是,想提高英语水平,也想回来出人头地,更想开拓视野。现在我也不清楚我的出国目的了。”我告诉佳佳:“出国还是不出国,只有问自己‘要干吗去’之后才能知道。只有你能明确告诉自己‘我要干吗去’之后,就能有出国的信念和强大的动力。然后再问自己‘去干吗’,找到实现的途径。只有具备了这些,才能让自己在国外背井离乡之时,特别是遇到困难之际,能够勇往直前。姐姐不能告诉你,父母和中介同样也告诉不了你,这些经历只有你自己知道和面对。”
事实上,回答留学海外还是留在国内深造的问题,就得反复自我提问。如果孩子年龄尚小且阅历不够丰富,就需要家长在旁协助孩子自我提问:“干吗去?去干吗?” “干吗去”是问出国目的,从而明确目标,而“去干吗”是问如何实现自己的目的,也是问可实施性。孩子不能太任性,不能因为“看别人出国,我也想出国”,而家长更不能太任性,不能由于“咱有钱!想去咱就去!”“只要你想学,我就支持到底!”
盲目的任性以及盲目的出国,都会导致大量的浪费。浪费金钱不可怕,可怕的是以孩子一去不复返的青春为代价。“孩子前行,家长掌舵”,对于孩子出国留学,家长不要一味地支持,也不要一味地反对,要追问他:“干吗去?去干吗?”当孩子能斩钉截铁地说清自己“干吗去,去干吗”之时,家长就应该给孩子一片天,任其去闯。(曹翔宇)
(作者单位:北京市前门外国语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