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加坡华人民众清明节扫墓忙 延续华人传统(图)

2016年04月03日 11:0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明天是清明节,一些公众提早前往蔡厝港华人坟场拜祭亲人,上坟时依习俗撒冥纸。(林国明摄)
    明天是清明节,一些公众提早前往蔡厝港华人坟场拜祭亲人,上坟时依习俗撒冥纸。(林国明摄)

  中国侨网4月3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明天(4日)是清明节,新加坡华人吕白珠(51岁,自雇人士)提早前往拜祭父亲,并特意添置了一个冥纸箱和一辆纸扎车。她在父亲灵位上香时,告知他这是子孙最后一次清明节在翡珑山骨灰瓮安置所拜祭他,年底前将把父亲的骨灰瓮移到蔡厝港骨灰瓮安置所。

  受比达达利新镇发展计划影响,翡珑山骨灰瓮安置所的两万个骨灰瓮去年开始迁移工作。国家环境局曾宣布,认领和登记骨灰瓮的工作,将持续到明年6月30日。那些在办完认领手续后,希望把亲人骨灰瓮继续安置在政府开设的骨灰瓮安置所的公众,可向环境局申请替代龛位。

  1962年启用的翡珑山火化场是本地第一个公共火化场,但已在2004年中“熄火”,停止使用后由万礼火化场取代。

  吕白珠昨天(2日)受访时透露,她是在去年接到当局来信,通知他们必须把骨灰瓮迁出。

  她告诉记者,父亲的骨灰“入住”该处已有23年,每年她都会带着两个儿子来拜祭,希望能够延续华人传统。她说:“家人已经到蔡厝港看好位子了,我们也明白这是迟早的事情。”

  有三名亲人的骨灰安置在翡珑山的张若芳(65岁,兼职邮局人员),昨天带着儿子前去祭拜。她说仍未收到当局通知,不过也是已选定要迁往蔡厝港骨灰瓮安置所。

  昨天上午到蔡厝港华人坟场祭拜的公众不多。陈安石(70岁,德士司机)和妻子、姐姐和弟弟前来祭拜父亲,他的祖母也葬在同一个坟场。他指出,昨天来扫墓的人潮的确较往年少,可能是因为有些人星期六要上班。

  陈安石透露,他每年都会准备冥纸箱,得先拜后土,然后才拜祭父亲,最后再撒纸钱。他告诉记者,他们过后会前往万礼一带拜祭母亲。

  王振明(59岁,物流主管)昨天和近10名亲人到蔡厝港扫墓,包括他儿子在内的数名后辈。他受访时说,他有八个兄弟姐妹,家里的凝聚力特别强,每件事包括扫墓都会分工合作。

  他说:“我们一人准备一点,我早上去买包,大嫂准备冥纸,二嫂带水果来,每年都是这样。”

  王振明透露,他特意在昨天请假,和家人一起扫墓。他说,最小的儿子今年服完国民服役后将上大学,昨天放假因此也让他一起来。

  他提到,每一家都有自己拜祭的习惯,但不管怎样,年轻人要学着把华人的传统传下去。(卓彦薇)

【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