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害时援助外国人课题凸显 日政府拟划归需援助者

中国侨网4月20日电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在持续发生地震的熊本、大分两县,绝大部分避难设施没有日语以外的向导内容。为了确保近来骤增的外国游客安全,日本政府寻求把外国人与残障人士等一样归入灾害发生时需要帮助的“需援护者”。不过,实际上也有语言不通感到孤独,好不容易抵达避难设施的外国人。灾害发生时如何援助外国人的课题凸显。
归心似箭但语言不通
“不知道要如何抵抗寒冷,晚上睡不着。”大分县由布市因拥有由布院温泉而为人所知,从泰国前来的Song Tham(54岁)在该市一家小学避难。他在主震发生第二天吐露了目前的困难。
他们一家八口在参观了熊本城之后前往由布市。震后联系泰国驻日大使馆,被建议前去避难设施,但一时找不到会讲英文的人。他向记者强调“希望告诉我回曼谷的方法”。
在大分县别府市的避难设施,今年3月刚从美国前来短期留学的Dylan Thomas(21岁)一直盯着智能手机。他通过社交网站“Facebook”拜托朋友翻译一些语句的意思。他似乎感到不安地说道“停留地与海很近,很害怕海啸,但回不去”。
也有多语种应对的设施
在许多避难设施对如何照顾外国人措手不及的时候,熊本市国际交流会馆在入口处用五种语言标明向导内容,还有职员用英文应对。
来自中国、英国等的约50名外国人在此避难。从孟加拉国前来念研究生(预科课程)的Wariul Islam(26岁)是一名伊斯兰教徒,在食物方面有宗教上的限制,因此回家做饭。不过他说:“完全感觉不到压力,在这里很安心。”
统管该会馆的胜谷知美(47岁)表示:“几乎所有的外国人都会抱着一种自己是不是能去避难设施的心情。希望尽量采取不给他们造成压力的应对方式。”胜谷还指出,有必要提供了解该国文化的帮助。
日本政府刚把到2020年吸引外国游客的目标从全年2000万人次上调至4000万人次。观光厅干部称“将切实检验此次地震”,有意向负责防灾的其他政府部门和地方政府加大呼吁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