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45名跨国电信诈骗案台湾嫌犯认罪 身体状况良好

2016年04月22日 10:47 来源:人民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4月21日上午,来大陆协商两岸合作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事宜的台湾代表团,前往羁押45名台湾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的北京市海淀区看守所参观,并与大陆公安机关进行协商会谈。

  台湾代表团对大陆方面给予台湾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表示认可。大陆代表团有关负责人表示,大陆公安机关将不遗余力地打击电信诈骗犯罪,也要求台湾方面在追赃方面给予支持。

  上午9点15分,台湾代表团一行10人抵达海淀区看守所。在大陆公安机关有关人员陪同下,他们首先参观了律师会见室,仔细了解看守所关于律师会见的相关规定。

  针对“是否每天都可以会见律师”等问题,海淀区看守所所长王建新介绍,律师只要通过审查,基本上每天都可以会见。45名台湾嫌犯中,目前已有部分人会见了律师。

  随后,代表团进入看守所的医疗中心参观。工作人员介绍,这里的软硬件达到三级医院水平。每一个接受诊疗的在押人员都建有独立档案,一般病症都能够在这里得到有效医治。

  目前,45名台湾犯罪嫌疑人中除了极少数人出现紧张、心动过速等症状,大部分人的心理和身体状况都比较稳定。

  在看守所监控室,代表团通过视频监控系统观看了在押台湾嫌犯的活动情况。每个监室均按照标准建设,最多可关押犯罪嫌疑人16人。监室还配有卫生间、物品保管柜、电视等,以及16平方米的放风空间。“对于每个来到这里的犯罪嫌疑人,我们都会依照法律规定同等对待,依法保障他们的合法权利。”王建新说。

  为防止串供,依据惯例,45名台湾犯罪嫌疑人分开关押在45个监室内。与所有在押人员一样,他们的每日作息十分规律。区别于一般嫌犯穿的橙色号服,台湾嫌犯穿的都是蓝色号服,便于巡视民警第一时间辨认、随时掌握情况。

  在讯问室,代表团进一步了解案件审讯情况。预审民警介绍,室内安装有双向监控设备和语音采集装置。按照公安部办理刑事案件的相关规定,审讯都要同步录音录像,以监督民警严格依法办案。

  参观后,双方进行会谈。公安部刑侦局局长杨东向台方通报了有关案情、犯罪团伙作案手法、团伙组织结构以及目前的侦查情况等。

  2014年11月29日,肯尼亚警方抓获在当地涉嫌“非法持有无线通讯设备”“无照使用无线通讯设备”“有组织犯罪”的77名犯罪嫌疑人。

  根据肯尼亚警方移交的物证和大陆公安机关调查的电子证据、书证、证人证言、犯罪嫌疑人供述等证据,初步认定这77名犯罪嫌疑人分别属于两个犯罪团伙,在肯尼亚对中国大陆群众实施电信诈骗。

  经公安机关查明,在张智维犯罪团伙中,张智维等23名台湾犯罪嫌疑人和13名大陆犯罪嫌疑人,于2014年10月在肯尼亚设置窝点,冒充医保局、公安局人员等特殊身份,以受害人身份证被盗用、涉嫌洗钱等为由,让受害人提供姓名、身份证、住址等关键信息,并伪造“刑事逮捕令”“冻结管制令”骗取信任,要求受害人将财产转入其提供的安全账户,对大陆群众大肆实施诈骗。

  在林金德犯罪团伙中,林金德等22名台湾犯罪嫌疑人和19名大陆犯罪嫌疑人,于2016年3月在肯尼亚设置窝点,假借快递公司名义称有护照寄给受害者,并以个人信息泄露为由,要求其报警,随后冒充公安局民警,让受害人将钱汇到诈骗团伙的账号进行诈骗。

  目前,45名台湾犯罪嫌疑人都已供述自己的涉嫌犯罪行为。

  台湾代表团团长陈文琪表示:“关于肯尼亚案,(公安部)刑侦局对我们做了详细的案情说明,这些信息我们会带回去交给检警机关。”

  针对为何未安排台湾代表团与嫌犯见面的问题,公安部刑侦局副巡视员陈士渠表示,大陆刑事诉讼法关于探视有明确规定,公安部门作为执法机关,严格执行刑诉法的有关规定。

  陈文琪表示,对看守所的基本设施以及给予台湾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感到满意。

  陈士渠介绍,台湾诈骗犯罪集团主要是冒充大陆公检法机关,使很多人上当受骗,损失巨大。其特点是一旦受害人上当受骗,所有积蓄往往被席卷一空,有的犯罪嫌疑人甚至逼着受害人卖房、卖车、借钱,然后把钱汇到指定账户。“被骗1000万元、2000万元甚至几千万元的案例非常多,很多人因此倾家荡产,很多企业因此破产倒闭,受害人跳楼、上吊自杀已经不是个例。”

  问及台湾嫌犯是否会在大陆受审,陈士渠表示,此次从肯尼亚押回的团伙是在肯尼亚设点诈骗大陆群众,受害人都在大陆,而且部分犯罪嫌疑人也是大陆人。将按照大陆法律的有关规定,对犯罪团伙进行侦查、起诉和审判。

  “台湾电信诈骗集团的危害非常大,大陆公安机关将会不遗余力地予以打击,也希望台湾方面严厉打击,在追赃上给予大陆支持。因为这些钱被卷到台湾,追回来的太少,没法向当事人、受害人交待。”陈士渠说。

  陈文琪也表示,针对电信诈骗犯罪,今后两岸将继续合作、强力打击,“在协议基础上,我们会有一个合作模式”。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