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在美中国留学生新愿景:还是应该回国做些什么

2016年05月03日 15:59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5月3日电 据美国《侨报》编译报道,常青藤联盟首个致力于研究美中关系的学生出版物《中国通》(China Hands)的报道称 ,对那些在海外学习环境科学的中国留学生来说,是否要回国现在成了一个困境。其实这也是过去一个多世纪以来,所有留学美国的中国学生都曾面临的烦恼。

  19世纪末,第一批中国留学生抵达美国,希望能借此学成归国,为祖国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上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第二批留学潮开启,他们也有着同样的愿景。

  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让过去十年时间成为第三批留美的浪潮。跟前辈不一样,这批新留学生更为富有,对美国文化接触也更多,回国后的就业前景也要丰富得多。不过,他们也被认为是更加实际和更物质,报效祖国不再是他们的首要目标。

  “对中国学生来说只有两条路。”就读于耶鲁大学林业学院(Yale School of Forestry)的赵磊(Lei Zhao,音译)说道:“进入华尔街或者是硅谷。”

  但是如果是怀着这个目的,他为什么会来到美国就读有关环境方面的专业呢?在中国,这个行业并不算是一个“钱景”良好的领域。

  作者走访了数名就读于耶鲁大学森林与环境研究学院(School of Forestry and Environmental Studies,简称FES)的中国留学生。

  他们几乎所有人都对自己的职业轨迹了做了相同的规划:在美国工作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国。他们对未来的计划也与目前的趋势大致吻合,去年超过27万中国留学生(比起2011年上涨了46%)选择学业完成后回国。

  这种选择有明显的优点,他们不再需要拿下H1-B签证,或者克服那些种族和文化上的障碍。而且,得益于中国市场的蓬勃发展,他们回国有很多工作机会可供选择。不管是国际还是国内企业,从阿里巴巴到摩根,都很看重他们双文化的背景。

  当然,也有反其道而行之的。就拿赵磊自己来说,其实也并没有走他所宣称的华尔街或者硅谷道路。从耶鲁毕业后,他确实在纽约的一家对冲基金工作过一段时间,但是很快他就离开了这一行业,转而选择进入普林斯顿大学研究城市热岛效应。

  如果说现在大部分中国留学生都是所谓的过于实际或者不爱国,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样的选择,离开高薪酬的华尔街去大学实验室做研究?赵磊解释道:“爱国精神这个词过于沉重,但是我还是感觉自己应该回国做些什么。”

  所有这些受访的中国留学生虽然都不愿意谈论爱国精神,但是却不一而同的表达了想要回国做些什么的意愿。就像另一名耶鲁大学的二年级生杨佳妮(Jiani Yang,音译)说的一样,这是一种责任感。

  现在FES的博士后研究员,耶鲁大学中国同学会主席宣哲民(Zhemin Xuan,音译)也一样,过去八年时间里,他一直在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U.S. National Science Foundation)、环境保护署(The U.S.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gency)以及其他类似机构工作。他的研究成果曾发表在38种不同的刊物上,但是他一直都表示自己在耶鲁的工作完成后,肯定会带着自己的成果回国,同样是想要“做些什么”。(张扬)

【编辑:罗渊】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