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华人产妇分娩后去世 丈夫上诉7年终获赔偿

中国侨网5月9日电 据西班牙《欧华报》报道,2008年12月巴塞罗那一华人产妇在分娩时,由于医院的疏忽和不规范操作导致脑部缺氧重度昏迷,最终救治无效离世。家属通过律师向法院提起上诉,经过7年取证、协商、多次上诉,最终在今年年初获得了法院的公正裁决,卫生局向死者家属进行赔偿。
2008年12月25日早上5点多,住在巴塞罗那市中心圣家堂附近的张永芬女士突然感到肚子巨痛,并伴有下体出血的现象,她和张先生意识到要临产了。张先生把妻子送到附近的HOSPITAL SANT PAU医院。由于当天是圣诞节,同时San Pau医院正在陆续搬迁,无论是人手还是设备都非常有限。
6点左右,夫妻俩就到了医院急诊处,面对着即将临产的张女士,值班医生并没有立即安排接生,而是让张女士一直在等候室等着,一直到下午2点,才被送进产房。至此,张女士忍着疼痛,在等候室等了8个小时。
进入产房后,在丈夫张先生的签字许可下,医生给张女士打了一针止痛针。两个小时后,张女士肚子又痛了起来,医生连续打了两剂止痛针,但疼痛并没有停止。在下午7时,在没有通知张先生的情况下,主治医生给张女士注射一剂麻醉药。这一针麻醉剂打下去,张女士突然脑部供氧不足,出现了呼吸暂停的现象。此时医生必须在4分钟之内进行紧急输氧。可是,医生错过了这宝贵的4分钟。
产妇脑部供氧不足,直接威胁到胎儿的生命。医护人员立马将张女士推进手术室进行剖腹产。15分钟后,产房内响起了一声婴儿的啼哭,一个8斤多的男婴出生了。这是张先生的第三个儿子。
儿子顺利出生了,但妈妈却昏迷着被送进了重症病房。
2009年1月15日,医生对张先生说,他妻子的脑部细胞已有80%死亡。虽然所有内脏完好无损,血液也正常,但张女士可能成为植物人。
最终,张女士没醒过来,被医院宣布脑死亡。
医院推卸责任
医院宣布张女士脑死亡之后,医院自己的法医将之鉴定为“意外医疗事故”,有关赔偿由合作的保险公司负责。不管是医院、医生和巴塞罗那卫生局,都没有任何责任:这只是一个不幸的意外事故。
独自带着三个孩子的张先生,对妻子的死,除了悲伤之外,还有愤怒。他相信是医院的疏忽,才导致了妻子的不幸。首先是在候诊室等待了近8个小时,之后又是在张先生不知情的情况下打了麻药。麻药打下去之后,又没有及时插入输氧管。虽然张先生并不是医生,但他隐约觉得事情并不是医院说的那么“意外”。
张先生希望通过律师楼起诉医院,还妻子一个公道。
戚丽丹律师介绍,在了解案件基本情况后,律师楼与医院进行过交涉,但San Pau医院非常不配合。最后,只能另外聘请了法医和侦探,对案件进行独立取证。
由于San Pau医院是公立医院,归政府部门管理,所以事故责任人是政府卫生局。起初,启盟律师楼以刑事案向法院起诉卫生局,希望能够通过法院的许可,对相关事实进行取证和调查。
通过侦探的调查,发现在当时,San Pau医院无论是医生人手还是医疗设备都存在管理问题,还有其他手续都存在不符合规范的地方。此外,经过聘请法医的鉴定,之所以会发生意外,是因为缺氧的几分钟内,没有及时插入输氧管。由于张女士的喉管并不是特殊尺寸,只要常规操作就可以及时插入输氧管。这个失误就是医生没有及时处理导致的。
结合其他的调查结果,律师认为,的确是医院的过失才导致了悲剧。律师先是通过刑事法庭对卫生局起诉,这样能够加快审理速度,方便取证。
在西班牙打官司,无论大小,没有个三年五载是不会有结果的。虽然张先生做好了跑马拉松的准备,但是,戚律师认为:“真的变不成假的,人间总有公理,西班牙这个法制的国家,只要能收集到足够的证据,把事实摆出来,就能够得到公正的对待。”正是秉持这一信念,张先生坚持了7年。
2013年,律师将刑事责任改为民事责任,多次与卫生局进行协调。先后提交了两次调查报告。最终巴塞罗那卫生局承认是医院操作不当而导致了悲剧。在2016年年初,法院最终判决是医院过失,作为管理单位的巴塞罗那卫生局支付给死者家属赔偿金。
结案了,拿到赔偿金,张先生心里涌起一阵酸楚。这么多年,请法医、请侦探,就为了能够还妻子一个公道。
戚律丹律师说,对于医疗事故,华人一般都不会去起诉医院。一个案子等了7年,最终能够胜诉,也不枉费张先生的期待和律师楼的坚持。(吴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