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菲律宾政权交接:社会渴望改变 华人盼菲中友好

2016年05月19日 10:57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字号:
图片说明:一名菲律宾年轻人向记者展示印有杜特尔特头像的宣传品。李昊摄
图片说明:一名菲律宾年轻人向记者展示印有杜特尔特头像的宣传品。李昊摄

  【环球时报赴菲律宾特派记者 张逸倩】“菲律宾人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菲远东大学一名国际问题学者对《环球时报》记者说。一周前,6年一度的菲律宾大选落下帷幕,以“强硬”著称的杜特尔特胜选。提起菲律宾,很多中国人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这个国家屡屡在南海问题上挑衅,进而想到当地人的抗议和反华情绪。与此同时,也有一些声音说上述更多是媒体的声音。在菲大选之际,《环球时报》记者深入马尼拉,采访当地各界人士,希望对当下的菲律宾有更客观、更深层的了解。记者注意到,菲民众盼望新总统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改变,当地华人期待菲中关系能够好转。

  信息不对等带来民间误解

  “你是新加坡人?”“韩国人?”“中国人?”在马尼拉采访期间,《环球时报》记者经常被当地小商贩询问是哪国人,生活在热带的他们似乎对陌生人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猜测五花八门,但即便得知记者是中国人,他们的脸色也没有突变。有的还带着羡慕,说中国是个成功、富有的国家;他们提起长城和故宫,言语中带着向往。

  去菲律宾之前,记者的许多亲朋好友十分担心,说据说那边社会十分反华,而且因为南海争端,关系更紧张了许多。有人甚至指着新闻报道说,前不久发生过中国游客绑架案……在马尼拉的一周多时间里,记者发现,中菲两国民众相互之间有不少误解。

  露丝·基多来自大马尼拉的帕赛市,是一名烟酒商。她对《环球时报》记者说,“南海问题是政府之间的事情,不是我这样的普通人可以担忧的,我也没法影响政府的决定。”她在电视上看过相关新闻,知道南海争端,但对细节不了解。关于南海问题她唯一的忧虑是,想去中国玩,但害怕受到敌视。

  对此,前新闻记者罗曼纳说,媒体的渲染要负主要责任。他是菲律宾中国研究协会的会长,经常在两国间做媒体和学者的交流活动。他说,双方经常会觉得信息不对等,接受的信息是错误的。

  2012年黄岩岛事件之后,媒体报道了菲律宾民众的抗议。罗曼纳说,那样的报道其实已经夸张了很多。“实际上在马尼拉没有很大规模的抗议,只有一小部分,并不是整个社会都反华。”至于华人被抢劫财物,他告诉记者,很多是因为当地治安差,匪徒抢劫富人;也曾有许多抢劫韩国人的事件发生。

  事实上,菲中历史渊源深厚。早在明代,菲律宾群岛上就有许多中国人。据专家统计,目前在菲华人约有百万,十有八九祖先来自福建。菲律宾“国父”何塞·黎刹即祖籍福建,现在在菲律宾还有一个广场以他命名。

  菲律宾远东大学国际关系部的马克·伊斯拉教授说,菲律宾的华人和当地人相处的情况要比东南亚其他国家好很多,融合度较高。虽然也有过长时间的歧视和冲突,但程度比越南、印尼、马来西亚等国要轻。“菲律宾人民更在乎的是自己的生活”,他对记者说。

  出租车司机们充满激情地对我说:“杜特尔特会打击腐败!”

  菲律宾是一个贫富差距很大的国家,民众面临着很多生活上的问题。在马尼拉市中心附近的奎阿坡,随处可见垃圾、污水。马路两边的人行道上支满遮阳棚,摆放着小推车。小商贩坐在中间,许多流浪猫狗在棚里穿梭。

  在骄阳似火的菲律宾,到了下午,尿骚臭混着动物的气味,传遍马尼拉街区。晚上,很多小商贩收了摊,铺一块塑料布在人行道上,直接睡下。穿梭的行人不得不注意脚下。

  从马尼拉市中心往南十公里,是另一个世界。马卡蒂市高楼林立,道路整洁。那里有许多高档购物中心,和北京、上海差别不大。一名出租车司机对记者说,附近的高档住宅区有马尼拉最贵的房子,“我们只能看看而已。”

  菲律宾的基础设施较差,道路规划也不好,拥堵是经常的事。在马尼拉,经常从下午两三点就开始堵,有时堵到晚上九、十点钟。在高峰期打车,手机地图上显示一片深红色。

  安全是人们很在乎的问题。在马尼拉街头,好几个当地人对记者说:“把手机收好,小心被抢。”更不用说腐败,这是令民众对政府十分反感的一个问题。

  在马尼拉打出租车时,《环球时报》记者经常询问当地人对总统候选人的看法。司机们的英语普遍不好,很多人连方向都表述不清,却能充满激情地说:“杜特尔特会打击腐败!”

  菲律宾人民渴望改变,而达沃市市长、“强人”杜特尔特在竞选期间承诺治理腐败问题,承诺铁拳出击惩罚毒枭,他有高支持率并最终胜出也就不奇怪了。

  从事服务业的卡洛斯告诉记者,他支持杜特尔特,因为他希望菲律宾变得安全。卡洛斯说,原本达沃也是一个不安全的城市,自从杜特尔特治理之后,达沃变得很安全,夜不闭户,路不拾遗。“你在那里可以拿着手机走在路上,或者乘坐公共交通,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你看看我们这里!”

  5月7日,投票前两日,马尼拉街头出现各式游行。大家身着不同颜色的衣服,举着不同的牌子和标语。在4个候选人的集会中,杜特尔特的集会规模最大。集会在黎刹公园举行,从上午到深夜,一直有民众陆续前去参加。周边有许多小贩在兜售有杜特尔特头像的T恤,头像下面是“Change”(改变)。

  华人媒体人打起“信息游击战”

  在采访中,菲律宾的华人纷纷向记者表示,希望杜特尔特能守住他竞选的承诺,带来更好的中菲关系。

  华人施吟青对《环球时报》说,她至今仍记得很多年前被当地人呛声“回你们国家去”。当时华人遭受歧视,但她没有愤怒,而是困惑。“我在这里出生,我是菲律宾人,我甚至不会说汉语。”

  祖籍福建的张兴万是菲GNN电视台主持人,他曾同一名观众在社交网站上就GNN有关中国及南海争端的表述发生争吵。“在争论数月后,他对我说,‘你回你的国家去,回你的中国!’我告诉他,‘我的家就在亚洲的这里,你呢,你生活在哪儿?你生活在美国!”

  施吟青是马尼拉菲华历史博物馆馆长,该馆旨在向外界介绍华人几百年来在菲律宾的贡献。她说,西班牙殖民时期,当局反对华人经商,杀害了许多华人。美国殖民时期,实施“排华法案”,限制华人移民美国。菲律宾独立后,对华人的歧视心理依旧存在。“在菲律宾的中国城可以看见许多‘消防协会’的消防车,是因为在那个时期,菲律宾政府的消防员不愿意去中国城给华人灭火。”

  1975年中菲建交,尤其是马科斯总统为成千上万华人提供了菲律宾公民待遇后,反华和忧华情绪才有所平息,但依然没有根除。在经历这么多事后,华人社区不愿再受影响。他们努力推动中菲人民的互相交流和理解。像菲华历史博物馆,就承担了良好的媒介作用。

  一个月前,张兴万开始在YouTube上做新节目,叫做“旅程”。节目中,他向大家介绍中国,同时和嘉宾讨论亚洲新闻,看其他国家如何报道中国、南海和亚洲。“需要让菲律宾人民听到菲律宾本地报纸之外的声音”,张兴万说,“本地报纸的消息大多来自西方媒体。”他把自己所做的事称作“信息游击战”,因为目前他这样的声音仍处于弱势。

  在5月15日的节目中,张兴万邀请《菲律宾星报》华裔评论员李天荣做嘉宾。节目一开始,李天荣向观众介绍他前不久去深圳的见闻,告诉观众那里是高科技中心,处处可见摩天大厦。“远亲不如近邻。有这么一个经济强大的邻居,为什么不跟它好呢,为什么有需要就去找美国?美国那么远,能帮什么忙?”李天荣在讨论中表示。

  李天荣对《环球时报》记者说,菲律宾人喜欢搞政治,中国人喜欢搞经济。菲律宾3年选举一次市长,能做什么事情?也许第一年还想着做事情,后面就做不了了。“不管中菲关系怎么发展,受冲击的总是老百姓”,李天荣说。

  张兴万表示,菲律宾媒体对中国的妖魔化近几年缓和了很多。2012年时,许多当地媒体用“China aggression”(中国侵略)这个词,现在慢慢换成了“China’s assertiveness”(中国的果断、坚定)。他说,选举期间,杜特尔特一直表示要和中国交好,和中国开展双边会谈,但前几天,他接受电视采访时提到了“多边会谈”这个词。张兴万认为,媒体有责任发出民间的声音。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