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西兰华裔新移民陷身份认同困扰 或面临双重转型

中国侨网5月20日电 据新西兰天维网援引NZ Herald消息,19岁的Ann An小时候就跟随父母移民到了新西兰,时至今日,她仍然会不停的自问:“我究竟是谁?”
正在新西兰奥克兰理工大学(AUT)通讯专业就读的An表示,“如果说我一个彻头彻尾的中国人那我肯定是在说谎,因为我觉得自己更像一个新西兰人。而我的新加坡继父和中国妈妈都希望我能够继承民族的传统价值观和身份认同,这让我感到有些文化冲突。”
从小学起,她就几乎每天都要在平衡父母的期望和成为跟她的新西兰伙伴一样的人之间挣扎。
“最简单就是,我的午餐饭盒里面装着的是豆沙包或者炒饭,而我的新西兰小伙伴们吃的是三明治,”An说,“最近比较烦恼的就是关于男朋友的问题。妈妈希望我找一个聪明的男人,有着良好的背景和亚洲血统,但那并不是我想要的。”
民族多样性教授Edwina Pio表示,其实,许多年轻移民都面临着这样的“双重文化融合”问题。
新西兰移民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1年以来,每年都有8652至9939名19岁及以下儿童获得永久居留权。
去年,有9664人跟随父母移民新西兰,排名前三位的国家分别是菲律宾1142人,中国1053人,萨摩亚989人。
同时,还有107583名儿童的父亲并非出生于新西兰。其中,12576名婴儿的父亲是在英国出生的,10191名婴儿的父亲来自中国,8586名婴儿的父亲来自萨摩亚。
“移民儿童与其父母间的挑战主要来自他们父母日积月累形成的几代人之间的文化差距,”Pio教授说,“对于青少年移民来说,他们除了经历了生活的外部变化外,还在经历从一种文化向另一种的迁移,所以他们经历的是双重转型。”
目前10个奥克兰人中,就有4人出生在海外,总计约517182人,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最常见的出生地就是亚洲,其次是太平洋岛国和英国。
Pio教授说,移民家长主要是担心在一个全新的文化氛围中会失去自己的孩子,但同时,又希望孩子拥有更好的生活,“移民父母可能有着更为严厉的教养方式,虽然是出于对孩子的照顾,但在新西兰文化中可能会被认为是专制的。”
“许多年轻移民不愿选择他们的祖籍文化身份,而更愿意隐藏或者两者结合的给自己定位,通常他们会倾向于获得新国家里的伙伴的认同,这就会造成他们与自己家人和父母的关系紧张,”Pio教授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