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留学不一定适合所有孩子 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2016年05月31日 16:40 来源:长沙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每年高考放榜,“抢生源”成了国内大学各个驻省招生组的主要任务。同样,国外大学也需求迫切,对一些长沙家长和学生来说,高考后选择就读国外大学,已成了最好的“退路”。(5月29日《长沙晚报》)

  去国外读大学,是一种培育精英的良好路径。但教育这件事,没有普遍适用的模式,要根据每个人的个性发展,提供适合他们的成长方案。比如,一些缺乏自制力的孩子,若去异国他乡求学,非但不能成材,反倒可能像钱钟书笔下的方鸿渐,虚度数年得一纸“克莱登大学”文凭,甚至毫无所获而归。

  读国外大学,并非对每个学生都是金光大道。除了自制力方面的因素,考生如果缺乏人生目标和学习兴趣,也可能像新闻中提到的那些案例“在美国留学五年,学了一口长沙话”,“在韩国留学三年,最大收获是一大本韩流明星签名”。国内外教育文化差异显著,国外大学属于宽进严出,更多的要靠自己善于学习,去完成一些探索性的实践活动,收获真知。显然,如果只是怀着镀金心态走出国门,很难克服困难真正融入留学生活。

  从教育实践来说,那些富有主见且有一技之长的孩子,往往更能融入异地生活。因此,家长要有针对性地引导孩子设计留学方案。如果能把自己的爱好与特长,与国外大学的教育优势相结合,这种留学成材的几率就会更高。

  易卜生说:“你最大的责任就是把自己铸造成材。”那些因为高考失利而去留学的少年们,或许看中的是留学的“海归效应”,但市场经济时代,文凭与能力的匹配越来越受市场主体重视。无论考生还是家长,都需直面这样的教育现实——适合的,才是最好的,别因盲目跟风而偏转人生方向,而要在努力中找准属于自己的坐标。(杨兴东)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