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未成年人出国留学 选课、上课、陪读家长需闯三关

2016年06月03日 13:34 来源:羊城晚报 参与互动
字号:

  5月28日、29日,广州举行中招咨询会,广州市首次示范性高中“指标到校”指标分配的电脑派位结果显示,每所学校能分到的优质指标并不多。一份来自留学机构的内部数据也显示,虽然平均每年学费高达20万-40万元,但2012-2015年期间,出国读中学的学生数量每年都以2%-3%的趋势上涨。孩子出国读高中,家长如何做才能帮孩子应对挑战?

  留学业内人士朱凡的三个孩子都在加拿大读高中,他认为,有意让孩子低龄留学的父母,要做好功课,除了对留学地教育有所了解,还要清楚孩子即将在留学过程中,所面对的一系列挑战及应对措施,帮助孩子在留学最关键的第一年顺利过渡,留学成功。

  数据

  2%-3%

  由于学生在国内面对的升学压力越来越大,不少家庭选择让孩子出国读高中。据2016琥珀教育的内部数据显示,2012-2015年期间,出国读高中的学生每年都以2%-3%的趋势上涨。

  记者了解到,国外的中学分为公立、私立两种,私立中学展现出的是个性化的教育和优质的留学服务,而公立中学相对低廉的留学费用和丰富的课程选择也颇具诱惑力。在英、美、加等地区,顶尖的私立中学及公立中学竞争相当大,要申请至少提前两年开始准备。

  20万-40万元

  数据显示,孩子出国读高中的学费和生活费颇昂贵。以英国为例,公立中学一年的总费用在25万元左右,贵族寄宿私立学校则高达40万元人民币。

  为了保护当地学生的学习资源,美国政府给予国际生报读公立高中的签证只有一年,所以大部分学生报读美国公立高中只是作为转读其他学校的踏板。美国的私立高中学费为20万-40万元。

  业内人士提醒,18岁以下的未成年人出国留学必须申请监护人。监护人的作用是监督学生的学习、生活等方面,一般由留学中介或学校提供。在英国,监护人的年费用为1万-4万元。而美国高中多数是提供寄宿家庭给学生选择,费用大约为10万-15万元,该费用包含学生的住宿费用。

  第一关:选课

  挑战 课程丰富,孩子容易眼花缭乱

  应对 寻求学校指导老师帮忙,进行课程规划

  “在国内,孩子都是按课表上课。但到了加拿大,孩子就等于走进了自助餐馆,可以自主选择读什么课程,比如有些孩子发现学校开设了美容、理发等课程,觉得新鲜有趣,于是就选了,其实,这些课程是给那些准备就业的学生读的。又比如,学校开设的数学课,既有给准备考大学的学生读的,也有给准备就业的学生读的,如果孩子不懂,可能就会选错课程,浪费时间。” 朱凡提醒家长,这个时候,要让孩子寻求学校指导老师帮忙,或寻求留学机构的海外分公司顾问指导,进行课程规划。

  除了容易选错课程,朱凡介绍,中国学生在加拿大就读,还可能什么课程都希望拿满分、高分。“比如社会学与职业教育这门课,考大学不看,但自带0.5学分。学生无论课程多难,都要听,但不一定要拿A,及格就好。”

  第二关:上课

  挑战 课程轻松?要读到好大学并不容易

  应对 提前了解大学要求认真准备,培养兴趣爱好

  不少中国学生到了加拿大,都觉得课程很轻松,9点上课,15点下课。“我好朋友的儿子,是广州中考状元,中考后,到了多伦多一所私立中学就读10年级。不到三个月,孩子就嫌学校课程简单,10、11年级的数学他全都懂了。而且学校每天下午3点下课,他就没事干了。” 朱凡认为,这其实是学生对加拿大教学的误解,在加拿大要读好中学,升到大学,并不容易。比如在加拿大就读10年级,学生需要在课后,一本接一本地去读书,完成老师布置的书单任务。除了知识层面的学习之外,学校还会开展很多活动,比如要求学生要有40小时的义工经历。

  应对措施:家长督促孩子提前了解加拿大考大学的要求,提前认真准备。另外,学生可以在学校读额外增值课程,比如AP课程等,以及参加学校的俱乐部、社团,培养一两项个人兴趣爱好。

  第三关:陪读

  挑战 家长陪读只能照顾饮食,帮不了孩子?

  应对 家长要对当地教育有了解,知晓学校的时间安排

  朱凡介绍,现在多伦多有300—500个陪读妈妈,有些是陪孩子3个月,有些是陪半年。“陪读的话,孩子的心会定一些,但很多家长陪读,只能照顾饮食,帮不了孩子什么。孩子在留学前三个月,很兴奋,会讲很多学校的事情,但后来发现家长没反应,会打击孩子分享的积极性,不愿意去谈。”

  应对措施:家长要对当地教育有一定的了解,起码要知道学校一年的时间安排,这段时间孩子在干什么。比如每年9月刚开学时,学生可以先上一两周的课程,了解自己是不是喜欢这门课。若不喜欢,是可以换课的。如果家长对当地教育有所了解,这时候就可以问问孩子上课能不能听懂,喜不喜欢,给学生一些选课建议。

  另外,朱凡提醒,家长不要随时随地去联系孩子,要给孩子成长空间:“很多妈妈一想孩子就打电话过去,其实很恐怖。家长可以让孩子以每天打卡的方式,告知平安。然后形成沟通习惯,每周一次视频即可。切忌帮得太多,让孩子产生依赖。”(陈学敏)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