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赴利比亚维和十八“罗汉”十四个染疟疾

2016年06月23日 15:2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
字号:
梁书恺帮扶的利比里亚少年。
梁书恺帮扶的利比里亚少年。

  “如果申亮亮(生前是马里维和工兵分队战士,6月1日遭遇恐怖袭击)没有牺牲,可能大家都以为,维和队员只是带着光环的宠儿,但事实是,在几乎没有安全保障的异国,我们随时都有牺牲的风险。”尽管回国已一年多,但坐在肇庆市公安局的会客室,说起维和经历,36岁的梁书恺依然眼眶发红,言语哽咽。

  此前,作为广东省第一支民事维和警察警队中的一员,梁书恺奔赴利比里亚,参与了为期一年的国际维和任务。那是一个疟疾、艾滋病、埃博拉疫情流行,百姓食不果腹,政局异常动荡的热带国度,几度死里逃生的经历让他刻骨铭心。

  但梁书恺从没后悔:“我们是代表中国执行维护世界和平的任务,就算再苦、再累,扛一扛也就挺过去了,如果还有一次机会,我依然会报名参加,这是真心话。”

  先从广州飞迪拜,再从迪拜飞肯尼亚,之后转机加纳,40多个小时的飞行后,当梁书恺来到利比里亚首都蒙罗维亚上空时,一眼望下,是长长的海岸线、茂密的原始森林和低矮的茅房。整个首都,最高建筑是一幢七八层楼高的酒店,十几年的战乱,让当地百姓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这就是梁书恺面临的生活环境。

  层层选拔

  60人中挑出十八“罗汉”

  梁书恺2004年5月进入家乡肇庆市公安局成为一名警察。2011年10月,他向省公安厅报名,代表中国参加国际维和任务。

  维和警察的报名条件是从警5年、驾龄10年以上、英语六级和政治过硬,这些条件他全符合。当时全省有60名警察报名,经过两年的培训,以及公安部、联合国的层层选拔,最后仅18人入选,他们的目的地是利比里亚,为期一年。

  梁书恺说,参加维和前,他并未多考虑危险,只是从其他维和队员那里得知,利比里亚是一个没水没电、一穷二白的国家,当地人不少还住在原始森林,白天高温可达50摄氏度,队员们只能用井水洗澡,用发电器发电吹电扇。空调?那是做梦。

  梁书恺在职位面试中脱颖而出,获得了唯一留在首都警务督察部的职位,这个部门也迎来史上首个中国同事。

  联合国驻利警务督察部主要负责对全国的警察部门进行监督检查,受理民众监督和调查所有涉及利比里亚警察的案件。“简单地说,我就是去管警察的,利比里亚的警察工资待遇很低,入职之前先要花五六百美元去购买一套警服,而他们每月的工资,大多只有90美元,因此,不少当地警察都在混日子,不少人还干各种敲诈勒索的违法勾当。”

  梁书恺的工作非常辛苦。除了白天工作外,每个星期一、三、五晚上从九点到深夜两点,梁书恺还需要对蒙罗维亚地区的分局、派出所进行夜间检查巡视。有时遇到一些案件,他还需长期深入偏远地区调查取证。工作,几乎是马不停蹄。

  伸张正义

  他是专管警察的警察

  每天,梁书恺要面对和处理的,是一大堆关于群众举报利比里亚警察滥用职权、贪污、无故挪用占用平民财产、性骚扰以及强奸甚至是群奸、鸡奸的案件。

  梁书恺刚刚赴任不到两个月,首都蒙罗维亚发生了一起国家警察总局副总局长(相当于公安部副部长)遭随身警卫枪击的案件。一时民意沸腾,梁书恺临危受命,带领利国调查小组深入山区调查取证,连续几天加班到凌晨,终于在一个星期内结案,受到了利比里亚警察总局的肯定。

  不久后,利比里亚与塞拉利昂边境又发生了一起总统卫队成员跨境贩卖、走私毒品案件,主犯利用总统卫队的警车从塞拉利昂境内走私大麻200公斤到利比里亚境内。经过梁书恺的调查,3名嫌疑人被全部抓获。该案件涉案毒品数额巨大,是近年来利比里亚警方查获同类案件中之最,利比里亚总统亲自表彰了参与破案的执法人员。

  在众多督察侦办的案件中,最让梁书恺记忆深刻的是到桑尼奇尔地区办案的经历,期间险象环生。

  当日,梁书恺和一名美国同事连同两名利比里亚警察一起到桑尼奇尔地区调查一宗6名警察群奸未成年少女的案件。清晨,他们从首都坐军用直升机到达了桑尼奇尔。

  受害者家住在原始森林深处,那几天恰逢当地下暴雨,丛林间的小路异常泥泞崎岖,满眼尽是泥巴和水坑,野兽出没,蚊虫成群。梁书恺和同事的手机没有任何信号,不到60公里的路程他们花了近10个小时。一路上,越野车多次险些发生翻车事故、两次陷入泥坑无法驶出。几乎所有人都被蚊虫叮咬,红肿成串,回到首都不久,一名利国警察马上患上了疟疾。

  由于在利比里亚工作的一年时间,梁书恺指导调查了一系列重要案件,工作业绩突出的他,获得了由利比里亚警察总局授予的嘉奖状,后又被联合国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捐资助学

  与当地警民融成一片

  为提高当地警察的业务能力,梁书恺刚来就放下架子,与当地警察结为朋友,当他了解到一名和自己一起工作的警察因为无法缴纳学费因而不能领取大学毕业证时,梁书恺主动提出,为其支付了近400美金的学费。这让他很快融入了当地警察群体,并树立了较高的威信。

  就在梁书恺调查警察抢劫橡胶案时,他发现了当地警局旁一家规模很小的小学。大约有50个学生正在空旷的地方玩耍,穿着统一整洁的校服。

  但当梁书恺走进教室时,他不禁惊呆了,所谓的学校一共只有3间房间,每间房不到10平方米。房子是泥敷的,房顶仅用干枯的棕榈叶遮挡。

  老师是个老者,他告诉梁书恺,学校快要倒闭了,学生根本交不起学费,政府完全没有补贴。而他是唯一留守的老师,仅靠学生家长们的食物捐赠度日。

  梁书恺发现,学生求知的欲望很强烈,一个小朋友告诉他,他要好好学习,长大以后一定要让利比里亚富强起来。梁书恺听了,心里怅然了许久。

  梁书恺和同行的美国同事商量后决定,每人每月各出资一百美元去帮扶这群利比里亚少年。

  严酷环境

  眼见埃博拉死者横尸街头

  “我这辈子再也不想吃泡面了。”谈到工作之外的生活,梁书恺不由感慨,中方维和人员在当地的食宿都需自理,当地土著都住茅草屋,维和队员好不容易找到了一间小平房居住,没水没电、一个月的租金竟高达1000多美元。

  梁书恺等维和队员几乎顿顿吃泡面,因为他们根本下不起馆子。2个人若在当地餐厅吃一顿饭,通常要100美元~200美元,而且卫生环境极差。

  梁书恺还被当地的高温炙烤震慑住了,烈日之下,用塑料做成的汽车仪表盘竟被烧熔成一块块疙瘩。晚上,依然是三四十摄氏度的高温。

  真正令人担忧的,是当地的治安和卫生状况。梁书恺居住的小平房后面,就是一个地下毒品交易地。

  十几年的内战,几乎摧毁了利比里亚所有的医疗基础设施。当地不仅疟疾、拉萨热等热带疾病流行肆虐,每年都会有几千人感染艾滋病。

  即使在首都,也是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热带蚊虫横行。

  梁书恺依稀记得,在回国前的一段时间,他时不时就能看到暴死街头、七窍流血的尸体,“后来才知道,那些人死于埃博拉病毒感染。只是当时利比里亚政府封锁了消息。”

  记者手记

  铁汉柔情暗揾英雄泪

  在回到广州的庆功宴后,梁书恺和一位同去利比里亚的同事紧紧地搂在了一起,痛哭流涕,“没有参加过维和的人,肯定不会有我们这么深的感受。这一年时间,我们经历了太多风雨,18个人出去,14个人都得过疟疾,所幸是我们都大难不死。”

  梁书恺说,在异国的时日里,最难挨的就是思乡之情,刚离开肇庆不久,他收到从国内传来的消息:妻子患上了严重的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专家诊断病情严重需立刻住院进行手术治疗。但不在身边的他无能为力。

  梁书恺觉得亏欠妻子很多很多。当年参加公安部维和警察资格遴选时,他妻子刚刚怀孕,经诊断却属于高危的中央型前置胎盘症,之后,怀孕的妻子因大量出血而入院抢救,他却不能陪伴身旁。

  妻子剖腹产子后,身体一直十分虚弱。梁书恺每次往家里通电话,都要爬上平房的楼顶,才能接听到信号,当妻子甲亢手术后还在住院时,每当听着话筒那边传来牙牙学语的儿子哭喊着要妈妈的声音,真让梁书恺有种肝肠寸断的感觉。

  妻子术后住院近一个月,梁书恺家里年迈的父母不得不竭尽全力去支撑维持着这个家庭。二老一方面要到医院看护其妻子,另一方面更要在家中照料十八个月大的孙子。每当梁书恺在视频中看到两老消瘦疲惫、两鬓斑白的身影时,他不禁潸然泪下。

  但参加维和,梁书恺从未后悔,这段惊心动魄的经历,成了回国后他和妻子的谈资,也在他生命中刻下了深深的烙印。(武威、杜志华 文/图)

【编辑:齐倩茹】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