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留美中国学生看美国持枪问题:带枪就像带手机

2016年06月25日 08:5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逾百名众议院民主党议员本周在静坐示威。(美联社图)
逾百名众议院民主党议员本周在静坐示威。(美联社图)

  中国侨网6月25日电 据美国侨报网综合报道,奥兰多枪击事件之后,美国国会参议院20日表决4项控枪法案修正案,却全都没通过,因此逾百名众议院民主党议员本周静坐示威,最终无功而返。那么,身在美国,直接面对潜在恐怖袭击与校园枪击的中国留学生对相关事件与控枪问题有哪些思考呢?

  美国人带枪就像带手机

  在圣克劳德州立大学留学的朱明对记者表示,虽然认为枪支会带来危险,但他并不太赞同禁枪。因为民众可以携带枪支是美国历史延续下来的习惯,一旦禁止,短时间会造成更大的恐慌。他的许多美国朋友都有枪支,在他看来,“虽然中国人认为枪支很危险,但对于美国人来说,带枪就像带手机一样平常”,朱明认为这体现了中美生活方式的不同。

  在俄亥俄州留学的Diana认为,枪击事件层出不穷的根源当然不在枪,而在于人,但不能否认的是,枪的泛滥的确在某种程度上增加了犯罪几率。

  在美国买枪有多容易?据《赫芬顿邮报》报道,枪案发生之前,在奥兰多购买一支AR-15步枪只需要5分钟时间,而在枪击事件之后,也只需38分钟就可以在奥兰多买到AR-15步枪。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6月1日发生枪击案,警方让学生高举双手并贴身搜查。(路透社图)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6月1日发生枪击案,警方让学生高举双手并贴身搜查。(路透社图)

  留学生持枪为了扮酷和好玩

  由于加州洛杉矶在6月初曾发生校园枪击案,一些中国留学生对于持枪问题纷纷表示了自己的担忧。一名学生对《侨报》记者说:“我知道美国公民可以持枪。枪在坏人手里很危险,但是在好人手里是防身的武器。我不反对持枪,但是我是留学生,我不能持枪,我也不知道在这个校园里谁身上会藏着枪,这令我很担心。”

  然而,即将从加利福尼亚大学毕业的李伯阳却发现,身边会有留学生买枪,但他认为,留学生买枪大部分是为了扮酷和好玩,真正为了人身安全防卫的很少。说到美国有些州允许学生携带枪支进入课堂时,他表示反对,他认为枪支这类物品不应该出现在校园这类公共场合。

  此前亚利桑那州坦佩市(Tempe)在年初发生的中国留学生江玥驾车被追尾而后惨遭枪杀一案也曾引发对留学生持枪问题的探讨。对亚利桑那州的留学生来说拥枪在并不是一件稀罕事,因从法律的角度讲,在亚州上学且拥有合法居留权利的留学生拥枪、购买枪支是合法的。三名亚州的留学生对《侨报》记者表示,他们都有枪。其中两个男生拥有五、六把枪,另一名男生有两把枪。其中一个男生说:“我现在身上并没有带枪,但我们出来吃饭的时候,我把其中一把枪放在了车上,就是用来防身的。另外几把分别放在我的床头、床下还有抽屉里面。当然,拥有这么多只枪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对枪支的喜爱,最近出了这样的事情,更坚定了我平时出门带枪的决定。”

   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学生抗议校园持枪。(美联社图)

得克萨斯州大学奥斯汀分校(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学生抗议校园持枪。(美联社图)

  允许学生在校园带枪的大学

  据美国国州立法会议(National Conference of State Legislatures)官网记录显示,全美都允许符合州规定的市民携带隐藏武器,但各州对在校园内是否能持枪并不相同。

  目前有18个州禁止在校园里携带隐藏武器,这包括:加利福尼亚州、佛罗里达州、佐治亚州、伊利诺斯州、路易斯安那州、马萨诸塞州、密歇根州、密苏里州、内布拉斯加州、内华达州、新泽西州、新墨西哥州、纽约州、北卡罗来纳州、北达科他州、俄亥俄州、南卡罗来纳州和怀俄明州。

  有23个州是让学校自行决定是禁止还是允许携带隐藏武器的人进入校园,这包括:阿拉巴马州、阿拉斯加州、亚利桑那州、阿肯色州、康涅狄格州、特拉华州、夏威夷州、印第安娜州、爱荷华州、肯塔基州、缅因州、马里兰州、明尼苏达州、蒙大纳州、新罕布什尔州、奥克拉荷马州、宾夕法尼亚州、罗得岛州、南达科他州、佛蒙特州、弗吉尼亚州、华盛顿州和西弗吉尼亚州。

  有8个州允许校园内携带隐藏武器,这包括:科罗拉多州、爱达荷州、堪萨斯州、密西西比州、俄勒冈州、得克萨斯州、犹他州和威斯康星州。

  阿肯色州和田纳西州允许个别职工在校园里携带隐藏武器,但学生和公众则不行。

  在目前禁止携带武器的州当中,今年年初佐治亚州众议会已经通过一项法案,如果该法案能在州参议会获得通过,该州公立大学将允许有合法持有隐藏武器的人进入校园。

【编辑:王海波】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