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聿铭之弟谈纽约华埠发展:华裔应提升责任感

中国侨网8月2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曼哈顿)华埠在改变,这一点毋庸置疑。但华裔新移民仍需要提高对小区的责任感,了解、尊重、关心这个承载华裔移民过去和未来的小区。”从广东移民到福建移民,移民群体的改变对拥有上百年历史的纽约曼哈顿华埠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著名华裔建筑师贝聿铭(Ieoh Ming Pei)的弟弟贝聿俦(Victor Pei)认为,只有加强对小区的责任感,才能巩固和延续华埠的价值。
出生于香港的贝聿俦年幼移民美国,从事建筑行业,曾参与历史遗迹保护项目的他谈及华埠的历史与古迹建筑,“既要发展也要保留”是他的坚持。“并不是说要原封不动保存小区的一切,而是有选择性地、有计划地保存有价值的项目。如果一味追求新的发展,一旦失去,我们承受的损失是不可弥补的。”
贝聿俦说,1970年代,华人聚居的华埠以包厘街为分界线,以西为人来人往、商业繁忙的华人小区,以东则显得僻静诡谲,尤其是现在华裔移民熙熙攘攘的东百老汇,那时基本没有一家华人开设经营的商店。直到涌起福州移民潮,东百老汇逐渐被大批来自福建地区的华裔移民占据,成为华埠的“小福州”。
“尊重过去,小区才能得到尊重。”谈及不断涌入的新移民和华埠的未来发展,贝聿俦坦言喜忧参半。他表示,新移民不了解包厘街乃至华埠的发展历史,他们以此为家、追寻“美国梦”,却不清楚这个小区的宝贵价值,一定程度上导致新移民缺少对小区的责任感,“随手丢垃圾”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满地垃圾,已是再普遍不过的华埠街景。”(尹英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