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美奥克兰新入籍华裔儿童表心声:加倍努力适应环境

2016年08月03日 15:30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曾锐锋(右一)和母亲曹巧云(右二)等家人合影。曹巧云说,儿子来美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变得有绅士风度。(美国《世界日报》/刘先进
    曾锐锋(右一)和母亲曹巧云(右二)等家人合影。曹巧云说,儿子来美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变得有绅士风度。(美国《世界日报》/刘先进 摄)

  中国侨网8月3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来自中国、印度、越南、菲律宾、也门、印度尼西亚、墨西哥和萨尔瓦多的20个3岁到10岁的孩子,当地时间8月1日在美国奥克兰儿童乐园(Childrens Fairyland)举行入籍仪式。

  2010年来美、如今9岁的曾锐锋(Ryan Zeng)说,成为美国公民的一刻感觉很开心,“最关键是获得投票权。”他的母亲曹巧云表示,儿子到美国后待人接物彬彬有礼,变得有绅士风度,“比如进出商场,儿子懂得为人开门。虽然是小细节,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素养。”

  演员普瑞查德(Michael Pritchard)演讲时不断模仿星球大战的各种人物声音,逗乐现场观众,“欢迎来到美国,我们爱你,很开心你们加入这个大家庭。”

  奥克兰市长薛利比(Libby Schaaf)说,“我们的小区多元化,五湖四海的人说着西班牙、中文等各种语言,人们能接触不同文化。多元化让市民引以为豪,让美国变得很特别。”当薛利比说到“特别”时,有孩子在台下随声附和,逗得众人大笑。 2010年和父母、姐姐赴美的蒋楚蕊(Churui Jiang)表示,拿到公民证书时,虽然开心但不激动,并打趣说:“刚来时有点想念中国,因为觉得中国树很多很好看。来了一段时间,才知道其实美国树也多,不过这里空气好,太阳太晒了。”

  蒋楚蕊的母亲李朝萍说,作为父母,最大的挑战是语言。在美出门办事有时没有翻译,有的对话又不懂,就必须找人陪着,“以前也上过语言学校学英语,但年纪大了记不住。而且生活琐事多,又要赚钱养家,有时前一天去上课,第二天没空去,老师讲的东西就忘得差不多。移民主要为了孩子,对大人来就是工作、休息,简单枯燥,有点像养老。”

  李朝萍的大女儿蒋伊铃则怀念中国大街小巷的美食,“妹妹很小过来,适应上比好一些,朋友不局限于华人。我是初中移民,虽然语言可以,但有时觉得融入不了其他学生或在美出生的华人圈,平时谈话笑点也不一样,所以朋友很多来自中国。”

  蒋伊铃表示,父母放弃颇多来美,她感觉学习压力并不小,“在中国成绩还不错,来美适应不同环境更要加倍努力,才能不辜负父母期望。”(刘先进)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