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华裔清道夫扫街33年不言倦 直至脚跛才休息


中国侨网8月12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许多人听到“垃圾工人”可能会想到肮脏和低下的工作,职业不分贵贱,但要做到敬业乐业不容易,而江沙唯一的华裔清道夫黄进火,扫了33年的垃圾正式退休后仍不言倦,每天继续捡纸皮和义务扫地,直至今年76岁因脚跛了才被迫休息。
正是有清道夫默默的奉献,人们才能在干净的街上行走,他们也是社区舒适及优美环境的贡献者。
家住火车头的黄进火对《大霹雳》社区报说,他22岁时成为江沙市议会的清道夫,自从第一天拿起扫把,33年来从来不曾出现过换工的念头,就算工作的地方如何肮脏,他也认真的做好本分,将街上的垃圾扫干净。
每天清晨5时报到
他说,他的工作范围主要集中在江沙大街及火车头地区,每天清晨5时准时到市议会报到,负责官员逐一点名后,清道夫各自拿好自己的扫把及手推车,清晨6时出发扫地。
“迟到的清道夫会遭到负责人责骂,每天下午1时许收工后,必须将手推车推回仓库,负责人会让我们签名然后才回家吃饭。每个星期工作6天,星期日休息,当时每个月的薪水只有200令吉。”
他说,他工作起来,有时会扫地扫到忘记了时间。下雨天时,他也不能偷懒躲起来不扫地,只能等到雨停了继续工作,否则只好穿上雨衣在雨中扫地。
“负责人有时会来巡逻,如果发现街上扫了还是肮脏,我们就得重新扫多一次。不过,我从来不曾试过要重扫,反之市议会主席还曾称赞过我认真扫地,将街上扫得非常干净。”
爱唱歌被称“黄清元”
由于喜欢唱70年代歌手黄清元的歌曲,黄进火也被当地人称为“黄清元”,数十年前每逢苏丹华诞时江沙都会举办嘉年华会,黄进火在嘉年华会载歌载舞,江沙老一代的华人对他印象相当深刻。
他数十年前还试过扫地扫到上报纸,当时他因认真工作得到单位的嘉奖,媒体也报道过有关新闻。
勤劳扫地的他,不到一个月就扫坏了一把扫把,过年过节街上垃圾特别多时,他试过早上一直扫到太阳快下山;虽然是看似一份卑微的工作,但他从来没有敷衍,反而认真做好本分。
他扫了33年的垃圾,55岁正式退休,退休时的工资才700令吉,退休后每个月所能享受到退休金有300多令吉,但以现在高消费的生活水准而言,这点钱不足应付生活。
退休后靠捡纸皮过活
因此,退休后他靠捡纸皮,劳动了整个月换来60令吉的收入,他与50岁的妻子省吃俭用勉强过日子。
他的妻子患有轻微智障,年轻时从事过餐馆招待的工作,由于近年来患上高血压及糖尿病,只能靠丈夫的退休金度日。夫妻俩育有4名孩子,孩子长大后也都打临时工或杂工,收入不稳定。
年迈的黄进火因脚跛了无法走动,每天只能呆在家里,江沙街上再也没有老人与手推车熟悉的背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