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学者:在澳华人政治捐款可理直气壮 参政路漫长

2016年08月29日 08:39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字号:

  针对所谓“与中国有关”的政治捐款,澳大利亚某些主流媒体近来再度进行炒作,称担心其“可能扭曲澳大利亚的民主”。但实际上,“可能扭曲澳大利亚的民主”的却正是这种“莫须有”且涉嫌种族歧视的无端指控。

  首先,从2013年大选到2015年底,澳大利亚政治捐款总额巨大,来源及路径庞杂,根本不可能根据族裔进行统计,官方也从未按照族裔进行统计和公布。不过可以肯定,其中应以欧裔捐款为主,来自华社的捐款绝不可能占最高比重。

  其次,政治捐款在澳大利亚是合法、合理、合情的政治参与路径,经过澳大利亚各族裔、尤其是占主流的欧裔长期实践。有些澳媒现在将其与“扭曲民主”挂钩,这是对华人政治捐款的刻意误读,这种刻意误读此前很少针对其他族裔。

  第三,相关澳媒所提及的China和Chinese两词含义模糊、极不严谨,不仅将澳洲华裔公民、侨居澳洲且取得永久居民权的中国公民与临时居住在澳洲的中国公民混为一谈,也未区别澳洲本土华人企业、中资设立或占股的澳洲企业以及中资企业的分支机构。澳媒更在毫无证据的前提下将相关“涉华”捐款一股脑儿与中国政府挂钩,甚至用上冷战时的腔调虚构近乎“阴谋论”的图景。

  第四,澳洲的政治捐款既有个人和企业的直接捐款,也有通过设立基金的间接捐款,后者更为隐秘。同时,澳洲法律并不禁止海外捐款,甚至也不禁止匿名捐款。这样的法规是否需要修订以臻完善,当然可以也应该讨论,但动辄选择“涉华”捐款作为案例,则不仅涉嫌歧视,也展现了某些媒体的欺软怕硬。

  华人华侨虽然是澳大利亚最早的主力建设者之一,但长期对当地政治参与抱有“冷感”,甘愿充当“哑裔”,同时却一直有着为各路政客奉献政治捐款的普遍“热情”。参政冷感与捐款热情看似矛盾,骨子里却一致:那就是将政治捐款当作无奈而为之的“买路钱”,期望以金钱上的示好换取某种安全感。这种“买路钱”思维的捐款与主流社会政治捐款的最大区别在于:对人示好,对事漠然,不关注、更不致力于影响具体政策。在这种心态下,华人往往被各路政客当作竞选的“现金奶牛”,他们当选后因为“奶牛”的无诉求而无需顾及华社的利益。

  如今,随着经济力量、受教育程度不断增长,澳洲华人华侨的主人翁意识与责任感日益增强,参政、议政乃至从政的意识与热情大幅提升,这不仅体现在近些年的政治捐款增长上,也体现在对大选及地方选举的关注上。但在如何践行政治参与、尤其是借助政治捐款等方式上,华社还是新手、嫩手,要好好向其他族裔学习,比如如何将政治诉求与政治捐款的技术操作更有效地有机结合,再如如何运用媒体来阐述、推广自己的政治诉求。部分主流媒体或许还很不习惯,它们依然抱持“白澳主义”偏见,希望华社继续充当“哑裔”而不是取得政治上应有的话语权。这些都将挑战华社未来的定力、能力以及凝聚力。华社的政治参与还有漫长的路要走,无论如何它需要以主人翁姿态参与到主流政治生活中,这当然包括理直气壮地进行政治捐款。(黄向墨 作者是悉尼科技大学澳中关系研究院主席)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