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华人神探李昌钰谈连环杀人案:我们所做的只能治标(2)

2016年09月12日 07:37   来源:成都商报   参与互动
字号:

  谈犯罪心理

  有钱人抽到一半可能就丢 没钱的抽到烫到手都还抽

  记者:这属于临时起意的单起案件,那连环杀人案的凶手都有着怎样的心理呢?

  李昌钰:他们(凶手)都是心理有变态,是杀人狂。这类案件,我们一般通过现场查验形状证据。因为在美国,许多杀人累犯都是选择被害人,比如杀害对象都是长头发、半长不短,大眼睛、长得很漂亮,这样的女生就要小心了。

  然后是杀人的方法,有的是枪、有的是刀,有的是勒死。杀人后,这些凶手常会有兴奋感。这种兴奋的表现方式也不同,有些喜欢吃死者肉,有的性犯罪,有的则分尸,或虐待尸体。接下来是如何处理尸体,有的是丢在现场,有的把尸体运走,或埋在土里,扔在水里,还有的放进锯木机里。英国有个杀人犯则选择放在大的汽油桶里。从这些我们可以大概判断出嫌犯的动机,运输工具,有无同伙,可能的教育程度或家庭背景。

  接下来便是物证,性犯罪者我们一般可找到DNA。然后是指纹,如果有掌纹,则可以推断出大概的年龄,可能的职业等,还有鞋印及毛发。

  比如美国有18个妓女被谋杀,这些妓女多是黑人,或少数族裔。我们可以判断出他身体很强壮,没有武器。在现场我们还发现几乎快被抽没的香烟头,由此可见其生活条件不是很好。有钱人抽到一半可能就丢了,没钱的抽到烫到手都还抽,有些人抽完之后不熄灭,而是用脚用力踩,像是要把香烟头杀死一样,我们可以得出此人可能年纪轻,心情暴躁。通过香烟头,我们共3次提取到相同DNA,通过数据库我们找到一名叫做约翰逊的黑人。

  在被抓之后,我们发现他没有父亲,母亲就是妓女,因此导致他从小就恨妓女。

  谈高智商犯罪

  他们在心理上控制不住 作案手段更为疯狂残忍

  记者:很多案件中都出现高学历、高智商犯罪。

  李昌钰:很多系列杀人犯都是高学历、高智商。他们的作案手段反而更为疯狂和残忍。我们曾破获过一个案件,嫌犯是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工程系毕业,至少杀死16人。他叫Michael Ross,专门找高中女生。高中生放学后有很多不坐校车,他专门在放学那段时间去找杀人对象。

  刚开始,大家都以为这些女生离家出走,结果类似案件越来越多。我们去了之后,一名17岁的女孩子当时不见了。接连3天的寻找线索过程中,有人报告称看到一辆橘红色的车跟在一个女生后面。扫地式的搜索,还让我们发现树林里一堆很奇怪的石头,在石头底下我们找到死者。

  Michael Ross才20多岁,长得很温柔清秀,又有很好的工作。他从事保险推销,平时时间很自由,根本看不出他居然是凶手。我们在死者身上发现了橘红色的油漆片,经比对来自一款丰田汽车,然后我们把该区所有丰田车的销售资料都找出来,并一一去找这些车主对话。刑警们在调查后报告说,Michael Ross这人有点问题,明天可以再去查查。我告诉刑警,“你们去了就直接告诉他说,他的血型为B型。因为我们已经验出来了。”结果他一听就吓坏了,立马供述了所有罪行。

  有许多杀人犯,在心理上控制不住自己,因此过一段时间就要杀人,杀完之后就很兴奋。以前有人说“full moon”(满月),满月时分要杀人。有时候月相的变化、地球的转动、潮汐的变化,包括遗传,都会影响犯罪的心理。

  谈社会因素

  以前的大家庭制度三代同堂 心理不平衡会得到及时纠正

  记者:为何现在杀人变态的这么多?

  李昌钰:因为人类社会的变迁。农业社会时是大家庭制度,三代同堂,大家能相互有个照顾,心理不平衡时会得到家人的及时纠正,单亲或者孤儿等都是极少数现象。

  工业和商业社会后,许多家庭中父母都不在,儿女交给上一代人或其他亲人带,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就出现变化,这些变化有些会刺激他们上进,有些则出现问题。

  我小的时候常常被老师打,而现在的老师们不敢体罚学生。家庭和社会的价值观在改变,社会的压力有时会导致人们怀恨在心,比如爱情被拒、事业受挫等。现在到了电子社会,网上负面的新闻,也有可能导致人们模仿,尤其是不少网络游戏。

  我过去常和妈妈开玩笑说,你以往的教育方式放在美国现在就是虐待儿童。被妈妈罚跪时,我经常一跪就是几个小时。前五分钟还不服气,后面跪到一个小时,就告诉妈妈说下次不敢了。

  记者:那您从警这么多年,有没有收到过死亡威胁?

  李昌钰:从警57年,准确来说我有过8次和死亡擦肩而过的经历。第一次抓人时,错抓到对方的刀,至今左手手腕处还有伤痕,被缝了36针。后来追凶犯时曾进入地雷阵,还有被枪打中,打到胸口。但除此之外,我从来不生病,连抓到的犯人都写信谢谢我,很少有恐吓我的。

  我们所做的只能治标,可以给被害人家庭一个交代,给社会做到一种保护作用。但要治本,就要从家庭、从教育、从社会整体来改变。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