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为村民疗伤记:感谢中国军人

2016年10月02日 09:0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字号:
9月30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设立的一级医院门口,烧伤痊愈的欧贝德·巴达维(左二)与院长杨涛(左一)和军医王阳(右一)合影。自中国维和部队2006年开始部署黎巴嫩南部以来,免费医疗援助行动已坚持了整整10年,累计救治当地村民近6万人次。由于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工兵分队一级医院逐渐声名远播,甚至远在首都贝鲁特的病人专程驱车近2个小时慕名赶来就诊。新华社发(华迅摄)
     9月30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设立的一级医院门口,烧伤痊愈的欧贝德·巴达维(左二)与院长杨涛(左一)和军医王阳(右一)合影。自中国维和部队2006年开始部署黎巴嫩南部以来,免费医疗援助行动已坚持了整整10年,累计救治当地村民近6万人次。由于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工兵分队一级医院逐渐声名远播,甚至远在首都贝鲁特的病人专程驱车近2个小时慕名赶来就诊。新华社发(华迅摄)
    9月30日,在位于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设立的一级医院,烧伤的欧贝德·巴达维经过两周共7次的诊治后展示治疗效果。自中国维和部队2006年开始部署黎巴嫩南部以来,免费医疗援助行动已坚持了整整10年,累计救治当地村民近6万人次。由于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工兵分队一级医院逐渐声名远播,甚至远在首都贝鲁特的病人专程驱车近2个小时慕名赶来就诊。新华社发(华迅摄)

  新华社贝鲁特10月1日电通讯:“感谢中国军人”——中国赴黎巴嫩维和部队为村民疗伤记

  华迅

  “中国医生,求求你们救救我……”前不久,位于黎巴嫩南部辛尼亚村的中国第15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迎来了一名右臂烧伤的特殊患者。这名患者受伤已有一周,伤口已经化脓感染,面临截肢危险。

  在黎巴嫩南部任务区,除中国赴黎维和部队医疗分队组建了一家二级医院,工兵分队也设有一家一级医院。当时在工兵分队一级医院担任阿拉伯语翻译的联合国雇员已经下班回家,军医王阳只能靠自学的阿拉伯语和翻译软件,与患者进行简单交流。

  仔细询问得知,患者名叫欧贝德·巴达维,是辛尼亚村的一名摩托车维修工人,更是4个孩子的父亲,全家只靠他微薄的收入艰难度日。一周前,他在家做饭时,由于燃气灶突然失控,小臂以下被全部烧伤。因无法支付高昂的医疗费,巴达维只好在家静养。一周过去了,严重的感染让他痛不欲生,几乎每天晚上都无法入眠。

  “患者为浅二度烧伤伴感染,面积约5%,右手已出现缺血征兆,如不及时救治,极有可能引发败血症、脓毒血症、休克等症状,甚至面临截肢危险。”仔细检查伤势后,王阳迅速作出判断,并向一级医院院长杨涛建议进行清创、引流处理。

  随后,王阳立即展开治疗。为防止给病人造成痛苦,他每一个动作都小心翼翼。经过近30分钟的细致处理,巴达维手臂内的脓血终于被清除干净。脓血排出、异味满屋,而巴达维紧张的一颗心终于放了下来。他高兴地说:“感谢中国军人,你们让我的生活重新燃起希望!”

  “回去以后注意保持伤口清洁,按医嘱服药,以后记得每天来换药……”王阳一边把巴达维送出营区,一边叮嘱他日常注意事项。巴达维不住回头挥手,连连道谢。

  “由于当地村民医疗条件较差,看病不方便,我们中国维和军人就主动利用每周一、三、五,分别到附近辛尼亚等三个村庄巡诊,免费送医送药。”杨涛院长说道。

  自中国维和部队2006年开始部署黎巴嫩南部以来,免费医疗援助行动已坚持了整整10年,累计救治当地村民近6万人次。由于医术精湛、服务热情,工兵分队一级医院逐渐声名远播,甚至远在首都贝鲁特的病人专程驱车近2个小时慕名赶来就诊。

  在辛尼亚村,人们见到中国维和官兵都会报以微笑、挥手致意,有的还会直接用汉语“你好”跟中国官兵打招呼,在异国他乡,这些维和官兵用自己的行动树立起中国军人的好形象。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