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劫案频发辛酸讨生活 美费城中餐业者拥枪自保(图)

2016年10月18日 10:27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陈智敏加入华人枪击协会训练枪法。(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陈智敏加入华人枪击协会训练枪法。(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中国侨网10月18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你的钱放在哪里?Where is your fxxxing money?”

  想起了被拿着枪压倒在地,那两个非裔凶恶的表情仿佛又出现在面前,“如果我当时手边有把枪,可就由不得他们任意搜刮……”“福建”(Chen Happy Garden)外卖店东主陈智敏回忆两个月前跟同事蓝尔太遭抢的那一幕,心中犹有怒气;“我们一定要捍卫家园,让这帮人知道华人也是不好惹的!”

大费城华人餐馆协会会长林应章(左)接受访问。(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大费城华人餐馆协会会长林应章(左)接受访问。(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费城中餐业 被抢重灾区

  陈智敏把弹夹退下再装上,比一比射击手势,枪就放在厨房流理台上,压着一长串的名字和电话号码;“这些人都是准备报名参加射击训练班,初期我教他们基本动作。”他一个晚上没睡,一直挂在“手无寸铁”的微信群聊上,通常有大群人要熬到清晨四五点才会打个盹儿,“没办法啊!半夜都不敢睡,大伙互通讯息,也怕这一批凶神恶煞再上门。”

  费城餐馆协会总共有四五百位会员,总有几十上百个会员整个晚上挂在微信上,“这也是另一种‘守夜’。”大费城华人餐馆协会会长林应章早起打开微信,经常发现陈智敏还挂在上面,心中十分不舍,也很佩服他们这“守望相助”的精神。

  根据费城市警局侦察总队督察史密斯今年8月公开记者会的调查报告,费城这个犯罪团伙有四五个人,专门针对中餐外卖店,从今年5月起至少做了12件抢案,通常是凌晨3至5时持枪侵入中餐东家中,叫醒熟睡中东主后任意搜刮,金钱损失由数千美元到数万美元不等,有些东主和年幼子女不谙英语,在枪口下未能听从指示,还遭到歹徒暴力伤害送医,年龄最小的只有9岁。

  林应章在记者会上对警方破案效率表示感谢。费城中餐业可以说是全美中餐遭劫最频繁的“重灾区”之一。回想起当年费城餐馆遭劫的惨痛历史,林应章仍然难掩悲情:从2001年到2006年期间总共有12人遭到抢劫遇害,平均每年有两人遇害,可说是中餐业最黑暗的一段时期。后来2007年、2012年与2015年也分别有人受害,从今年开始抢劫风潮再起,餐馆又面临另一波劫难,“还好这一波抢劫案里面没有人遇害,算是不幸中大幸”。

  跟以往华人餐馆受害的经验比较起来,现在餐馆老板大都由像陈智敏等新一代接手,年轻积极,面对外在环境的改变,相互通报,自助人助,不像老一代那么认命,林应章说:“华人要站起来,自己可以帮自己,不能再自扫门前雪。”

  辛酸讨生活 血泪说不完

  费城失业人口多、犯罪率高也是全美知名的,特别是中餐协会大多数会员都是分布在费城郊区,“只要走出华埠多走几个街区,多有大大小小的治安问题”,以福州人为主的近400家外卖遍布费城外围讨生活,菜式简单、价格便宜、容易沟通,比较能够在非裔地区存留,逐渐形成全美少见特殊的餐饮生态。能够在这些都市边缘地带讨生活,外卖业者都有一段说不完的辛酸血泪。

  林应章最难忘的是在2004年3月11日,三名持枪歹徒冲进新泽西州肯登龙兴餐馆,老板林宝兴看到他们人一进来,就把收款机里150美元全部交出,没有想到劫匪收了钱,还连开了五枪把他打死。林应章后来与60名友人前来吊唁,告别式后众人就转到警局去示威抗议,案子在四天后顺利侦破。这次经验也给了林应章极大信心,认为华人遇到不幸一定要站出来发声,主流才会有所回应。后来林应章又在华埠等地发动几波大示威,总算引起主流媒体的关注。

  但是那一段黑暗期内,类似遭抢遇害的案子没有断过,2006年又发生23岁餐饮业者林庚遭到劫匪连开八枪射杀的惨案,当年为游说费城市府放宽夜间11时宵禁法案而成立的餐馆协会,顺势也把关怀重点扩及到外卖治安问题。2012年1月在费城东北部Tacony区,25岁的黄祥才刚开店不久,就在抱着八个月大婴儿的妻子眼前不幸惨遭歹徒枪杀。

  林应章说起这个案子格外痛心;他记得借债开店的黄祥已花钱装了监视的录像头,但没有再花多个八九百元去装防弹玻璃,结果年轻的生命就断送在抢匪手中。

  悲剧不断 无奈拥枪自救

  “只要街上还有黑枪存在,这样的惨案可以说是防不胜防。”一幕接着一幕的悲剧,透过警方不停地倡导,让这些在费城外围地区讨生活的外卖餐馆都有些开店的基本配备:铁闸门、摄像头、防弹玻璃与防盗警钟。只是没有料到的是前面防备顶住了,今年这一波的抢匪却是从后门破坏门窗而入,那种被压倒在地,枪抵头遭痛殴抢劫的胁迫感、还传出有女东主遭到性侵…逼得华人业者群情激愤,力图拥枪自救。

  自从8月费城警察破了一个团伙,费城西北这一带情况似乎好了一些,反而是东北区华人入室抢劫案多了起来,陈智敏在微信中发文踊跃,切身受害经验使他的发言格外受注目,“这帮人似乎到处流窜,抓不胜抓;华人一定要团结,给他们一点颜色看,才知道华人也是不好欺侮的。”

  只是有关心拥枪自保,至今仍然有争议存在。包括餐馆协会首任会长刘用庭虽然本身很早就有枪,但他认为碰到遭抢的险境,最重要就是要减少“误会”,警方也倾向认为业者有枪会使状况变得复杂不可测,反而会增加风险。

  但是面对层出不穷的抢案,华人餐馆业者拥枪自保声浪兴起。外卖店陈智敏来美十几年,并不是首度遇抢,刚来时在南卡送外卖就曾经遭抢,还被用枪托打在地上,但是4月、6月连续被抢两次,就让人有点受不了,“美国宪法、宾州法令都规定,拥枪是自我保护的基本人权。”他实在不敢想象如果歹徒再来,家人不能没有保障,所以就成了拥枪的热情人士,除了楼下料理台常放着一把短枪外,楼上还有一把散弹长枪,捍卫家园的意志相当坚决。

  华人射击学会 成员激增

  “不怕用枪惹出麻烦吗?”费城餐馆业者射击俱乐部,除了用枪基本动作外,也有讲解所谓的“正常防卫”的概念,陈智敏也听说外州有些餐馆东主拿枪因“超越正当防卫”而惹出问题,“真正生死交关时刻,还是先保命要紧,真有问题再打官司嘛!”

陈智敏为华人枪击协会成员,与会员排定课程以认识枪械及训练枪法。(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陈智敏为华人枪击协会成员,与会员排定课程以认识枪械及训练枪法。(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自从费城今年出现连串抢案之后,华人拥枪自卫的人数就急剧成长,美东华人射击协会今年1月成立时会员只有三十几人,不到10个月期间已增长为500多人,会长伍睿文透露,费城餐馆业者报名参加的就有三十几人,但是固定参加讲习练枪的有八十几人,“餐馆业者真是被抢怕了,大家都很急”;射击学会为此在三个区域开班,“枪不是玩具,一定要会用才好。”

  创会会长李戴维说,目前因为遭抢问题饱受关注,美东华人射击协会分别在纽约、新泽西与波士顿成立九个分会,登记上课讲习的人数已经排到年底,协会特别安排了三位认证教官与22位安全官,替大家讲授如何安全合法用枪自卫。

   有把枪在手边 稍觉心安

  位于费城市郊Germantown黑人区的Panda House被抢了以后,31岁的老板娘刘世英也买了手枪应变,她打开放在流理台上月饼铁盒,掏出手枪动作利落,脸上表情充满坚毅,“如果抢犯再进来,我们总要想办法保护自己。”有了把枪在手边,感觉屋子里好像多了点稳定的力量。

  那一天也许是不小心后面的门没有带上,就给两个抢匪摸了进来,全家在枪口威逼下,损失的只有几百元现金,可是心理的伤害太大了。刘世英说始终忘不了那两个抢匪的眼神,实际上她也隐约知道作案的是谁。最让人受不了的是,凶嫌有时还会若无其事上门点餐,她再看到这批恶人进来,就紧张手足无措,整天坐立难安。门前加装了防弹玻璃,也添了防盗系统,可还是放不下心。

刘世英熟练装卸弹匣。(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刘世英熟练装卸弹匣。(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刘世英后来还要看心理医师才能抚平心理创伤;但她更对妈妈十分过意不去,老人家碰到这种事情更难平静,天一暗下来就觉得不安,稍有声响就睡不着觉。老人家也劝说干脆生意不要做了,“可是我们又能搬到那里去呢?”

  她们也希望早日能破案早点心安,不久前警察才拿了照片要她们指认,听说同一个团伙抢了附近几个店家,好像破案有点影子,结果也是没有消息;没隔几天,几公尺外的“五星”也被抢了。

  劫后余生 心有余悸

  但并不是所有外卖餐厅东主都可以买枪保心安,还在办身份的人就没有这个机会。位于MASTER街的Master Wok中餐外卖店是在7月28日凌晨4时左右遭抢,两名歹徒从屋后厨房安全门侵入,手持黑色半自动手枪,先到二楼叫醒45岁林能全和39岁黄水芳夫妇,戴黑帽、穿黑恤衫、黑库、黑鞋一身黑的嫌犯好像也很怕他们有枪,“歹徒进到我们的房间,就先摸枕头下有没有枪,才开始在房里搜刮”,黄水芳说当时他们都被勒令高举双手,背靠墙站立,双手绑住他们押到楼下厨房,从收款机拿走3000元现金,再用个大黑色垃圾袋取走监录器、香烟、首饰、信用卡等。

林能全、黄水芳的餐馆如同许多外买餐馆一般,柜台装设厚厚的安全玻璃。(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林能全、黄水芳的餐馆如同许多外买餐馆一般,柜台装设厚厚的安全玻璃。(美国《世界日报》/许振辉 摄)

  “他们好像也很紧张,莫名其妙把我头狠狠敲三下。”黄水芳指着头上遭重击的部位说,还好后来有公交车就停靠他们餐馆门前,歹徒怕外面有灯光恐遭人察觉,才赶紧离开。“这里常上门的人看起来都还好,大家也都很客气,也不晓得那些抢匪那里冒出来的。”她说案发至今还是常睡不好,担心九岁女儿的安全,希望警方早日破案,让他们能够安心做生意、过日子。(翁台生 刘麟)

【编辑:李明阳】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5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