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孙中山成就今天北美华侨社会的基础

2016年10月25日 11:4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9月28日,国务院侨办、中国海外交流协会在北京举办《孙中山与华侨华人》图片展启动仪式暨《孙中山与华侨华人》纪录片观影式,并宣布海外侨胞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活动正式启动。中新社记者 熊然 摄  

  中新社旧金山10月24日电 题:孙中山成就今天北美华侨社会的基础

  中新社记者 刘丹 邓敏

  “120年前,孙逸仙博士就是从这里开始宣传革命思想、演讲、筹款的。”皮特•莫里介绍说。

  皮特莫里是旧金山“中国城步行游”游览项目的义务导游,游客来自世界各地,他们跟随皮特穿行于这个由24个街区组成、面积约3.5平方公里、中国本土之外最古老、最大的中国城。当年,孙中山15年间4次抵达,在大街小巷间走过无数次。

  中新社记者近日来此采访,沿着狭长陡峭的木质楼梯,登上位于新吕宋巷一栋三层楼高的小楼。在第三层的致公总堂会议厅,左右两面墙上挂满了致公堂自1848年成立以来的历史照片和珍贵文件,右边一个小房间便是孙中山当年的书房,存有他用过的书桌、保险柜、账簿、文本以及记录致公堂历史的文物。

  孙中山先后于1896年、1904年、1909年和1911年四次来到旧金山,前三次通过致公总堂在北美华侨中宣传革命思想,发展海外革命组织,招募志士,争取国际支持,并建立海外宣传机构,印刷革命书籍和宣传品。第四次在旧金山筹集革命经费,整合华侨组织。

  五洲洪门致公总堂盟长赵炳贤说:“华侨大多从事餐馆、洗衣房、修铁路和淘金等工作,赚钱很少,但为支持孙中山的革命,前后一共捐了40多万美元。”

  在五洲洪门致公总堂第一副会长黄明强看来,“华侨是爱国的,我们应该向他们致敬。以前致公堂变卖了很多物业支持孙中山,只剩下现在这一栋。”

  短短的新吕宋巷一侧连接华盛顿街,再往东走半条街,就是中国城最热闹的商业街都板街,人来人往的十字街头,便是当年孙中山多次演讲的地方。

  巷口另一侧连接企李街,那里曾经有昔日孙中山宣传革命的《少年中国晨报》(the Young China)的印务公司。

  在美国著名华人社会活动家方李邦琴的办公室内,存放着最早的《少年中国晨报》。

  小心翻着泛黄的晨报合订本,方李邦琴告诉记者,从1910年8月19日创刊到1991年4月1日停刊,晨报是孙中山在海外所办报刊中影响最大、持续年份最长的一份。

  “它就是一部海外辛亥革命史,一部华侨革命史。”方李邦琴说。在辛亥革命前后最艰难的时刻,晨报发挥了宣传革命、支持革命、号召筹款、批驳保皇党的巨大作用。

  美国东海岸的纽约,是孙中山在美活动的另一个重要地点,与旧金山同期,他曾四次到访纽约演讲、筹款、成立纽约兴中会、同盟会纽约分会等,同时还发表了英文版的《中国问题之真解决》,向国际社会阐明革命党的政治纲领。

  “孙中山当年主要在勿街、摆也街活动。”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总顾问刘满介绍说,孙中山第一次来纽约住的勿街1号赖神书馆现在已变成了水果店和牙医诊所,但勿街7-9号这座见证纽约兴中会成立的大楼依然存在。“当年的‘旅顺楼’就在这栋楼的二楼和三楼。”

  “旅顺楼”曾是华埠著名的中餐馆,孙中山即在此成立纽约兴中会。1971年来纽约的刘满起初在华埠最大的杂货店“万丰和”打工,时常给“旅顺楼”送货,“那时候老华侨们经常谈起‘大炮孙’在这里宣扬革命的情景”。美东华人社团联合总会副主席吕坚强说:“十年前我们将会址选在这里,也是因为这是当年孙先生成立兴中会的地点。”11月5日,该会将在华埠举办大型图片展,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

  除旧金山和纽约,丹佛、芝加哥和加拿大温哥华等地都留下了孙中山先生的身影。他启蒙了华侨的革命意识,使许多华侨投身革命,并成为传播革命思想的宣传员。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亚图书馆馆长周欣平分析孙中山在北美从事革命获得支持的原因时指出,孙中山对美洲华侨备受欺辱的处境和苦难非常了解,他主张建立一个独立、统一、强盛的中国,让海内外的中国人真正享有民主、自由和平等,这一思想在北美华侨中产生共鸣,使他们成为革命事业的支持者和参与者。

  周欣平认为,孙中山还在宣传革命的过程中改造了北美华人社会,把由狭隘的宗乡观念和宗教组成的华人社团变成把自身的命运和国家民族连在一起的跨血缘、跨地区、跨宗教的大华侨社会,并成为今天北美华侨社会的基础。(完)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