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关心社区帮助他人 新西兰华裔老人满满正能量

2016年10月26日 14:0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0月26日电 据新西兰《中文先驱报》报道,日前,一条有关新西兰华裔老人偷菜的新闻,将华裔老年群体再次推到了媒体的镜头前。尽管这条新闻后来被证实是一条乌龙消息,内容虚夸、不负责任,但是,这将人们关注的目光聚焦在生活在新西兰的华裔老年群体上。

  在新西兰,65岁以上的华裔老人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大概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早期来的移民和留学生,他们中有些已经步入老年,还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家庭团聚来的父母亲们。

  这些华裔老年人,特别是通过家庭团聚来到新西兰的老年人,总是舆论的焦点和风波的中心,由于他们多数在退休以后才来到新西兰,他们的社交能力、沟通能力、语言能力以及生活能力都让人担心,媒体的曝光也总是负面新闻居多,包括浪费学习资源、占用过多医疗资源、对新西兰没有任何贡献却领着养老金等等。

  然而,这是华裔老人的全部状况吗,显然不是,他们被媒体过度消费了,他们没有对等的话语权。绝大大多数华裔老人都勤劳、兢兢业业,他们虽然没有工作,但是为家庭、也为社会做了很多事。

  让我们走近这些老人们,看看他们的生活,就会发现原来他们做的一点都不比我们少,他们带给我们的是另一种感动。

  年长的环保达人

80岁的许凝诗经常在社区做一些整理、回收垃圾的事情。(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图片)
80岁的许凝诗经常在社区做一些整理、回收垃圾的事情。(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图片)

  在奥克兰东区,人们常常会看到一个老人将路上的垃圾捡起来,熟悉的人们往往投以尊敬的目光。她就是80岁的许凝诗,一位环保达人。

  以前每年扔大垃圾的时候是她最忙碌的时候,她把可用的捡回来,如衣物、瓶、罐、书、纸箱等等,她说:“好多衣服,崭新的就不要了,还有床单,没有拆封就扔掉,太可惜了。”

  有些人看她捡垃圾不理解的说:“你捡垃圾干什么?这里的垃圾又不卖钱。”她说自己从来不在乎别人说什么,也不在乎别人误解的目光,照样做自己的事情。捡回来后,分类整理,衣服洗干净,叠的整整齐齐,送到衣服募捐箱。把那些瓶、罐洗干净后,再放入回收垃圾桶。书整理好送到旧货市场。

  她不光自己把垃圾捡回来,分类后放回垃圾桶,还随时注意其他人有没有分好类,她看到邻居把饮料罐装在纸箱里当大垃圾扔,就告诉他们:“这些可放入回收桶。”当她看到有人把油漆桶、电池等有毒的东西当普通垃圾扔,她就赶紧去告诉人家,这些东西要扔到专门的地方。她说:“有些人不管有机无机有毒无毒,统统丢到外面,收的人如果注意不到,全部倒入填埋场,严重污染环境,最后倒霉的还是我们自己。”

  她在别人丢弃的垃圾里,捡到很多还没使用的崭新的垃圾袋,专门拿去送到旧货商店,给别人包装用,她说:“这些东西不用,直接扔掉,就变成了垃圾,能用的尽量用。”作为环保达人,她自己很少用塑料袋。

  她看到有人将好几大包盒子、瓶子连带食物都扔到公共的可回收垃圾桶里,有些食物连包装都没打开,她看到后,一方面心疼那些浪费的食物,更生气扔垃圾的人完全没有公德。她将这些瓶子从垃圾桶捡出来,带回家,洗干净后再放回到回收垃圾桶,她说:“回收的的瓶子和罐子都应该是干干净净的,不能有残留的食物,不然时间长了,变质变味,造成二次污染。”

  她看到一些年轻人,衣服很多,不喜欢了,一大包就要扔掉。她就把这些衣服留下来,清洗干净,然后送到衣物募捐箱。

  她对垃圾的分类知道得非常仔细,她说:“很多人不懂垃圾的分类。我刚开始也不懂,我就问懂的人,问的多了就都记住了。我认为这里的宣传工作不够,有人缺少环保意识,还有的缺乏公德心。如果不重视环保,垃圾是无法减少的。现在人多了,环境没有以前干净了,有些人对我们华人有看法,也是正常的,我想我们就要做得更好。”

  永远不老的老人

82岁的陈炳玉老人(前排左)通过中国盆景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图片)
82岁的陈炳玉老人(前排左)通过中国盆景结识了很多当地朋友。(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图片)

  今年82岁的陈炳玉是前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会长。10多年前,陈炳玉联合一帮喜欢艺术的老人们,成立了盆景协会。她说:“盆景艺术源自中国,是文化、艺术、园艺的结合体,对健康非常有益,也能丰富老年人的生活。”曾经是艺术老师的她,在新西兰这样得天独厚的环境中,很快就在这个行业中露出头角。当时,奥克兰已经有一家kiwi盆景协会了,在一次展览会上,她跟先生做的一盆盆景获得了当年盆景展的第一名,立刻得到Kiwi盆景协会会长罗伯特的注意,罗伯特被那充满诗情画意的盆景吸引住了,那经过悉心养护、整型、栽培的作品,在小小的盆中展现了参天巨木般的意境,寂静、高雅、苍劲。尽管语言不怎么相通,艺术交流却是畅通无阻,他们很快成了非常好的朋友。

  盆景协会每个月都有一次活动交流,每年还有一次大的展览,会员们交流自己做盆景的心得,相互点评,也相互帮助。做盆景的材料相当一部分都是废旧利用,在建筑商拆旧房子时,从人家不要的材料中找出可用的东西来,花苗在自己的花园里培育或者从苗圃购买。

  10多年来,盆景协会蓬勃发展,人数最多的时候达到100多人,还有很多年轻人、其他族裔的人参加。就连罗伯特离任他的会长位置后,也参加了新西兰中国盆景协会。他们的名声也越来越大,在新西兰很多城市都举办过活动,包括国际性的盆景展览。他们不仅仅在华人圈里很有知名度,很多本地人在搞活动时都邀请他们参加,就是为了一睹他们那充满诗意的中国风盆景。

  陈炳玉老人目前虽然从盆景协会会长的位置上退了下来,但是依然喜欢盆景艺术,家里放了200多盆形状各异,造型奇特的盆景,每一个盆栽都生意盎然,别有洞天,每个盆栽都有极具东方色彩的名称。

  陈炳玉说:“不管多大年龄,生命都可以过得很精彩。我刚来新西兰时,已经60多岁了,我没有觉得自己老,我还是可以做很多事情。我70岁学开车,学会开车后,觉得很自由,我可以开车去任何我想去的地方,可以装着我们的盆景去搞展览。我快80岁的时候,成立了一个爱心交流会,有老人参加,也有年轻人参加,我们举办各种讲座,增加中国人和当地人之间的交流,发现爱,转播爱。我觉得这是一个有意义的事情。人们之间的偏见是由于不了解才产生的,我就想在我的努力之下让人和人之间多一些了解,这样才能消除偏见。”

  英语不好无大碍

在后院种菜,老人更看重的是劳动的乐趣。(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图片)
在后院种菜,老人更看重的是劳动的乐趣。(新西兰《中文先驱报》图片)

  今年85多岁的吴妈妈身体依然非常健康,不但生活完全自理,就连剪草,整理花园这样的体力活儿,她都自己干。她的爱好是种菜,土地在她的手下听话得如同一个乖巧的孩子,种什么长什么。她说:“咱就是种庄稼出身的,新西兰的土地很肥沃,天气好,雨水又多,种啥都有收成。”

  她不但自己家种菜,还时常帮助别人种菜,不管是谁,只要跟她询问种菜的事情,她就拿着菜苗,自己到人家的菜园里,把菜种上,还按时间给菜间苗、打顶等,很多人过意不去,特意去感谢她,吴妈妈就说:“这有个啥呢,就是顺手的事儿。”她不仅仅帮助朋友种菜,就连邻居家的菜园,也常常受惠于她的勤劳。她看到邻居的菜园,菜苗长得不甚茁壮,她就比划着告诉人家,说不明白,就自己去干了起来。邻居很开心,跟着她一起干。

  她的菜园在那条街上很有名,菜又高又壮,果实也特别多。很多邻居都慕名去参观她的菜园,她也非常开心地给人做指导。菜园儿出产的菜和水果她自己吃不了,她就提个篮子,给邻居们送。尽管她几乎不会说英语,在周围的邻居中,人缘儿特别好。

  76岁的李阿姨喜欢收拾花园,每天都在花园里种花、上肥、拔杂草,把花园打理得漂漂亮亮。邻居是几个年轻的当地人,他们每天都非常忙碌,花园里渐渐长满了杂草。李阿姨看不过,就把他们花园的杂草也除干净了。年轻人回来后,看到整洁的花园,跟李阿姨说了很长一段话,可惜李阿姨听不懂。有一天,李阿姨在花园里,风把门带上了,天都快黑了,孩子们还没有回家,她进不了家门。邻居很细心地看到了,跑过来问,李阿姨直指指门,年轻人明白了,他翻过窗户,帮她把门打开。

  后来,她常常会帮邻居除草,种花。邻居说很长一段她听不懂的话,有什么关系呢,微笑,点头就是了。邻里之间本来就是这样的。

  78岁的张叔叔刚刚从国内来不久,孩子们上班后,他就不知道干什么,后来,他发现家里的车道上有很多树叶,他就拿来扫把扫车道,车道扫完后,他把人行道上的树叶也扫干净了,路过的行人看到后,对他伸出了大拇指。他很开心,对下班回到家的女儿说:“我今天扫路上的树叶,一个洋人对我伸大拇指!”后来,他天天早上扫树叶,人行道也扫得越来越长。

  这些华裔老人们,他们在这个国家,没有工作,语言不通,但是,他们用他们的方式在跟这个社会交流,用他们的方式回馈这个社会。有艺术特长的老人组建了老年人合唱团,有舞蹈特长的老人为孩子们教舞蹈,会打太极拳的老人为人们免费教授太极拳。他们更多的人在我们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奉献,用他们的勤劳、善良、智慧,用他们的力所能及,赢得了所有人的尊敬。

【编辑:王嘉怡】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