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面之缘助千里寻医 大马华裔母亲为病童倾情奔走


中国侨网11月3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八旬的爷爷都没忍心放弃,我所做的又算得了什么呢?”在一次饭局中,马来西亚一对华裔夫妇看到一位素未谋面的年迈爷爷抱着孙儿到来。整个过程中,爷爷紧搂着孙儿从未放下过片刻,向友人了解后才获悉爷爷怀抱里的孙儿生病了,还病得不轻。
爷孙俩的处境堪忧,令身为人母的张丽琪动了怜悯之心,竭尽所能为毫不认识的爷孙俩千里迢迢寻医问药,体现与母爱同等伟大的爱。
张丽琪(40岁)过去耗费超过一年的时间四处打听消息,并上网搜索相关病例资料及寻找合适的医院,把仅有一面之缘的病童视为亲身骨肉般担忧,求的是盼望奇迹可以出现在爷孙俩身上,让这名用生命守护着爱孙的爷爷可以圆心愿。
而这名年仅9岁的孩子黎丞濠,原是活泼可爱的正常孩子,但自1岁时患了一场大病后,被医生诊断患上脑性麻痹症,成长变得逐渐缓慢,同时丧失生活自理能力及无法说话,多年来只能长期卧病在床,依靠年迈的爷爷照料。
自此之后,爷爷一直带着患病的孙儿不断奔波求医,过去曾到泰国及新加坡看诊医治,即使施过数次脑部手术仍不见好转,许多国内外医院皆对这名孩子判了“死刑”,当时唯一能做就是为病孙进行物理治疗,但爱孙心切的爷爷从不言弃,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孙儿能够自己坐立吃饭,他便感心满意足。
联系基金会确认医院资料
拥有3名子女的张丽琪与丈夫何锡兴(41岁),了解孩童的病情进展后,起初仅是透过慈善组织及大众的捐助,为爷孙俩提供金钱的援助,在一次因缘巧合下,从报章上阅读一则患有类似病症的双溪大年孩童痊愈的报道后,便即刻与相关的基金会取得联系。
她接受《星洲日报》访问时指出,当她取得正确的医生资料后,她赶紧发送电邮与后者接洽,身在印度的医生随后发送数个案例分析给她,当中有3宗是痊愈个案,1宗则是错过黄金医疗时间而无法痊愈,另有1宗的康复程度则达到20至30%。
“医生当时要求我发送一些孩童的照片及视频,让他了解孩童的病情,由于仅是通过电邮联系,往往一些视频文件皆上传失败,医生唯有要求我们安排孩童过去印度接受医疗。”
她坦言,基于爷孙俩曾到印度求医一次,但得到的结果也是一样,即没有治疗方案,导致爷爷看到相关报道后也感到犹豫,最后在他们的说服下,爷爷也愿意让孙儿再赴印度一趟。
印裔友人陪同赴印医疗
“为了孙儿,爷爷都不服输,我们也不应该认输!”
从事文职工作的她续说,爷孙俩在一名印裔友人的陪同下,在去年年初期间动身前往印度再搏一次机会,三人当时逗留在当地约两周便返国,经主治医生诊断后证实无须进行开脑手术,只需在手筋及脚筋施手术即可,医疗费用约8万令吉。
“接下来,我们通过基金会及政治途径为孩童筹足医疗费用后,便安排爷孙俩到印度进行手术,担心爷爷在当地语言不通,曾询问院方彼此如何沟通,院方提及有翻译员但收费昂贵,最后唯有安排爷爷的印裔友人随行协助。”
她指出,由于爷爷人生地不熟,且没有任何亲戚可以投靠,她也为爷爷铺好路,为爷爷安排当地的住宿及膳食,让爷爷可无后顾之忧照料孙儿。
她透露,丞濠在去年圣诞节出发到印度时,曾因不适应当地的气候而一度发烧,待孩童康复后才安排进行手术,过后她一直与该医院的客户服务经理继续电邮来往,跟进爷孙俩在当地的情况。
小童印度回来病情大好转
她开心分享,虽然爷爷的耳朵不灵,但也会不时致电回来报平安及告知丞濠的康复进度,如今丞濠已从印度回来,康复的进程超过50%,目前已可自行举起手脚,头部也可微微仰起,抽筋的问题也改善许多。
甫于10月获得大马开放大学一等荣誉学士学位的张丽琪透露,爷孙俩回国后,她丈夫马上安排时间探望丞濠,毕竟过去也仅是透过照片了解丞濠的病情进展。
她指出,丞濠的父母及爷爷对此都很感动,以为丞濠已经无法痊愈,但如今也证实奇迹确实发生在爷孙俩身上。(潘淑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