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学生编词典 简易方式助华裔理解马来文动词

中国侨网11月10日电 据马来西亚《中国报》报道,马来文动词变化多端,华裔生常会混淆Me-、Ter-、Ber-和-an等手法,马来西亚理科大学翻译系4年级学生为此编写了一本《马华动词词典》,以更简易的方式解释马来文动词的意思。
理大翻译系4年级的15名学生,在吴尚雄副教授领导下,自去年9月开始收集资料,今年2月初步草稿,用了1年多编写《马华动词词典》,并在该系首次举办的毕业展展出,成为焦点。
吴尚雄说,他与参与编写工作的学生皆来自华校,深刻了解华裔生学习马来文最大的难处,在于词缀(imbuhan),而最多词缀变化的则是动词,才有了编写动词词典的想法,帮助华校生掌握马来文动词。
《马华动词词典》编写小组组长郑裕豪说,在参考马来文文献参考中心(PRPM)数字库及6本字典后,他们从1亿个字当中,筛选并翻译3968个字以编入词典,过程一点都不简单,熬夜工作更是家常便饭。
“前期是建立语库和研究资料,中期要寻找对本(padanan)词语、审阅及编辑翻译词句,后期则测试、修改及校对翻译词句。”
“由于这是动词词典,我们并不会解释词语意思,而专注在翻译动词。每个动词的讲解,包括中文意思、汉语拼音及简单例句。”
为了让阅读者更容易理解内容,他们会将同意思的中文解释列在一起,并确保中文用词可直接应用在例句中,无需再更换其意思。
此外,由于面对马来文及中文在语法及句型上的差异,他们也会尽量以最贴近马来文的意思,进行翻译。
15名编者反复再反复研究每个字的意思,并互相检查翻译词句,确保他们可以更完整的呈现该马来文动词的意思。
为了更适合现代社会所需,他们也选择不引用PRPM中心的冗长例句,改以简单例句,让阅读者更能一目了然。
毕业展主席兼《马华动词词典》编者之一洪健峰说,翻译系传授的是翻译及口译技巧,让学生从科学角度,了解该如何表达词句意思。
他说,目前市场上并没有马来文译成中文的动词词典,加上自己曾经历过学习马来文动词的挑战,才有了编写这词典的想法。
询及会否出版此词典时,洪健峰说,由于吴尚雄仅在前期指导,后期则让他们自己编写,经过吴尚雄审查,再做修订后才能出版。
为了让友族看到中国古典文学的美,吴尚雄出题,让学生们将孔孟名言译成马来文,并正筹备出版该书。
他说,孔孟学说不含宗教色彩,通过翻译工作,可让对中国哲学思想有兴趣的友族同胞,接触到相关资讯。(谢丽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