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向“革命之母”致敬 纪念与孙中山并肩作战的华人

2016年11月13日 10:02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11月13日电 题:向“革命之母”致敬!与中山先生并肩作战的华侨华人们,谢谢你们!

  但凡中山先生为革命奔走过的地区,都立有先生的塑像。

  这是人们对这位先行者的纪念。

  而人们还应当记得,在每一个有孙中山塑像静静站立的地方,背后都有一群和他并肩站立的海外华侨华人:

  一群为缔造更美好的中国,捐钱、捐物、捐产甚至捐命的无名英雄。

  有资料说,华侨华人为辛亥革命捐款总额约1000万港币,这些捐款几乎是辛亥革命的全部经费来源——

  可以说没有海外侨胞的慷慨支持,就没有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成功。

  在中山先生“天下为公”的引领下,海外华侨华人慷慨义捐,他们捐出的是

  一个希望、

  一种理想、

  一份信任。

  从1895年策动广州起义到1911年武昌起义,

  中山先生2次到泰国,4次在欧美大陆考察,5次到越南,6次赴美国檀香山,8次到新加坡,9次去马来西亚,12次东渡日本。

  一次次点燃振兴中华的火把,

  一次次行走在中国与世界之间,

  把曾经一盘散沙的华侨,凝聚在爱国主义的旗帜下,使海外华侨成为推翻帝制建立共和的浩荡力量。

  不计其数的海外华侨中包括人们熟知的:

  最早站出来支持孙中山、也是追随孙中山时间最长的华侨——邓荫南。

邓荫南
邓荫南
孙中山为邓荫南题字
孙中山为邓荫南题字

  也包括领导了“南洋华侨筹赈祖国难民总会”的陈嘉庚。他号召400万海外侨胞参加捐献,捐款数额占当时中国军费的一半以上。

陈嘉庚

所募捐款占当时中国军费一半以上
所募捐款占当时中国军费一半以上

  今天,小侨更愿意与您分享一些

  默默无闻、毁家纾难的华侨革命故事。

  01越南华工——关唐

图为越南胡志明市的堤岸区
图为越南胡志明市的堤岸区

  在越南,有一位华人挑水工——关唐,把毕生积蓄3000元全部捐给孙中山先生作为军饷。

  3000元,对于关唐自身而言,这是一名挑水工,每天挑100担水,8年不吃不喝才能攒够的活命钱。

  为了中山先生的革命,关唐毫不犹豫,慷慨相赠。

  02新加坡华侨——林受之

  林受之是1907年广东黄冈起义中个人捐款数目最多的一位华侨,单是其中一张收据,数额为14000叻币。而在当时一名苦力劳工的月薪在5至8叻币之间,可见林受之捐款数额之大。

  林受之,为革命倾其所有,先是捐款,后来变卖新加坡所有产业回乡,再卖田典地筹款,最后连夫人的私房钱也尽数捐出。

  1925年3月12日,林受之与孙中山同日去世。在其逝世四年后,国民党向其颁发褒扬令。

  林受之这位曾经拥有万贯家财的华侨富商为革命散尽所有财富。

  因为贫困,他的孩子没有一个接受高等教育,后来漂泊到南洋各地去做佣人。

  03 马来西亚华侨——吴世荣

图左边为吴世荣 中间为孙中山 右边为黄金庆
图左边为吴世荣 中间为孙中山 右边为黄金庆

  吴世荣,是当时槟榔屿最年轻的富商。

  与孙中山结识后,追随先生革命。他倾尽财力支持多次起义活动。并且支付孙中山前往槟榔屿的费用。

  1910年2月的广州新军起义,已经是孙中山第九次失败。募资之难,让孙中山觉得被世界遗弃。

  1910年11月13日,在槟城打铜街120号,孙中山召开庇能会议鼓励大家再行义举。

  “国外的同志捐钱,国内的同志捐命,大家并肩作战救国,这是破釜沉舟之役!成败立正在此一击,倘若我再次失败,我无颜再见父老!”

——孙中山

  所有在场华侨抱头痛哭,募集了8000多元。

  后来钱捐光了,吴世荣开始变卖家产,甚至典当妻子的金银首饰以支援中山先生革命。

吴世荣的住宅原本是富豪区里最洋气的五层小楼。
吴世荣的住宅原本是富豪区里最洋气的五层小楼。
吴世荣住宅现在的面貌。
吴世荣住宅现在的面貌。

  晚年的吴世荣贫病交加,连买墓地的钱都没有。

  在其墓地,只放了两块石头做了一个标志。

  吴世荣生前常对人提及,渴望有一日自己能葬在中山陵旁边与中山先生为伴。

  在世界各地看到孙中山先生塑像时,也请您向先生背后默默支持革命的华侨华人致敬!

  没有他们,也没有我们今日的中国!

  谨以此文

  献给,所有为革命事业默默付出的华侨华人们,

  献给,所有支持孙中山先生革命的友人们,

  献给,一直相信革命能够成功的中华儿女们,

  献给,为革命浴血奋战的斗士们,

  献给,正在看此文的,

  您。

  请转发此文,

  让历史铭记他们的功勋,

  让更多人知道华侨华人的默默付出。

  我们从未忘记,

  携初心,

  前进!

  (来源:中国侨网官方微信,作者:孙翔,ID:qiaowangzhongguo)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