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立足国情”研究孙中山思想 让其更具有生命力

2016年11月14日 14:45   来源:南方日报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百年前,孙中山第一个提出“振兴中华”的口号。革命并不是孙中山追求的最终目标,建设民族独立、社会进步、民生幸福的富强国家,才是孙中山为之毕生追求的美好目标与梦想。这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一脉相承。

  孙中山深入研究世界各国的进步发展,汲取人类文明进步成果为自己的祖国服务。他强调“建设之首要在民生”,其《实业计画》是“建设新中国之总计画之一部分”。他以全球视野,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的转折,“欲使外国之资本主义以造成中国之社会主义”。

  孙中山提出要节制资本,他很早就注意到,要防止资本主义所造成的社会不均,防止私人资本垄断国计民生,防止资本家与劳动者等社会矛盾的激化。孙中山指出“一面图国家富强,一面当防资本家垄断之流弊。”并认为“此防弊之政策,无外社会主义”。

  面对当时各种社会主义的流派,孙中山认为马克思的社会主义是最科学的。“马克思所求出的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就是科学的社会主义”。孙中山说他“很崇拜马克思主义的学问”。

  孙中山在表述其思想来源时说:“余之谋中国革命,其所持主义,有因袭吾国固有之思想者,有规抚欧洲之学说事迹者,有吾所独见而所创获者。”孙中山比较早地把马克思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等与中国国情相对照来思考问题,理性看待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在此问题上显现出他的智慧与预见性。

  孙中山非常清醒地指出:“外国的民权办法不能做我们的标准,不足为我们的导师。”“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大会上讲话指出:“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能够亦步亦趋走别人的道路实现自己的发展振兴,也没有一种一成不变的道路可以引导所有民族实现发展振兴;一切成功发展振兴的民族,都是找到了适合自己实际的道路的民族。”

  研究孙中山结合国情走中国自己道路的思维,对于实事求是、避免把马克思主义学说绝对化颇有益处。(作者萧润君,孙中山故居纪念馆原馆长)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