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恩节相聚吃大餐 美国华人妇女诉说游民经历(图)


中国侨网11月25日电 据美国《侨报》报道,感恩节原本是一家人聚在一起品尝火鸡大餐的节日,可自称刘安妮(Annie Liu,译音)的华人,感恩节当天却在洛杉矶市内的“游民区”与数以千计的无家可归者同吃“感恩大餐”。至今,刘安妮居住在无家可归者收容所至少两年了。
在为洛杉矶市区内无家可归者提供“感恩大餐”的餐桌上有一位中年华裔女子,她头发花白,衣衫破旧,颜面浮肿。这位自称刘安妮的女子表示,她1989年只身一人到美国,刚到美国时曾在洛杉矶社区大学读书,因当时英文不够好,曾在学校补习英文,但两年后她辍学了。因此,刘安妮受访时说,她是大学“肄业”。
来自苏州的刘安妮过去20余年,先是边上学边打工,后来专职打工,曾做过餐馆、衣厂、工厂、超市,以及音乐公司。2006 年她曾被一家公司辞退,就在她找工作时,不慎摔倒,右手前臂骨折。
刘安妮摔伤后再未工作过, 目前她每月只能靠三四百美元的政府救济过活。她没有子女,也没有家人,虽无家可归,但还可以睡在收容所,不必露宿街头,在街边的帐篷内过夜。刘安妮说,住收容所要比住帐篷安全多了。可收容所的生活并非平静、安全,时常有人打架、偷东西。“有人手很快,刚刚拿出来的东西,一下子就不见了。”刘安妮说,在收容所住的也有吸毒的。
“被打骂也是常发生的事。” 刘安妮说,两天前,收容所里有人认错人,把她当成那个在地上随处小便的人,结果她被暴打了一顿, 现在还在用药疗伤。刘安妮没有属于自己的电话号码,更没有手机。她与外界联系的渠道是Crockery大街上的一所教堂,该教堂免费为无家可归者提供收取信件服务。
每年为洛杉矶市区内无家可归者提供“感恩大餐”的教区(Midnight Mission)今年为当地的无家可归者提供了3500份“感恩大餐”。该教区首席执行官阿诺德(Michael Arnold)感恩节当天受访时说,该教区每天会为附近无家可归者提供3000份食物。该教区只是洛杉矶市区内的同类教区之一。据联邦住房与城市发展局(HUD)提供的统计数据,目前洛杉矶市区内长期无家可归人口超过1.2万人。(邱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