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专家:亚裔美国人收入提高源自美对他们歧视减弱

2016年12月05日 14:10   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参考消息网12月5日报道 美媒称,在1940年至1970年间,亚裔美国人身上发生了一件非同寻常的事情。他们不仅在平均家庭收入方面超越了非裔美国人,还缩小了与白人的薪金差距。

  据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11月29日报道,许多人都把这种社会阶层的攀升归功于教育方面的投资。但是,布朗大学经济学家纳撒尼尔·希尔格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报告显示,亚裔美国人接受学校教育的比例在上面提到的30年中并没有那么明显的改变。相反,他的研究显示,亚裔美国人的收入之所以提高,是因为其他美国人对他们的种族歧视减弱了。

  亚裔:为争取尊重塑造形象

  这是怎么回事呢?大约在亚裔美国人沿着社会经济阶梯攀升的同时,他们的公众形象也出现了重大转变。20世纪伊始,亚裔美国人通常被刻画成危险、怪异和堕落的形象。但是到了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有关模范少数族裔的看法开始生根。报纸通常会把亚裔美国人美化为勤劳、守法、保持低调、从不抱怨的公民。

  一些人认为,对亚裔的种族偏见之所以减弱,是因为亚裔通过行动“证明了自己”。但这只是真相的一小部分。当时,和现在一样,成功亚洲人的故事被放大,未获成功的亚洲人的故事被淡化。正如历史学者埃伦·吴(音)在她的著述《成功的色彩》中所揭示的,模范少数族裔这一刻板印象有着令人着迷的渊源,它与地缘政治、冷战和民权运动交织在一起。

  为了对抗种族歧视,美国的少数族裔通常会企图把自己塑造成正直、能够融入主流文化的公民形象。吴写道,亚裔美国人也不例外。有些人,比如华裔,会通过宣传自己拥有恭顺的子女以及传统家庭观来争取尊重。日裔美国人则把他们曾在战时服兵役这一点作为他们也具有美国人的共性的明证。

  非裔美国人在上世纪40年代也曾做过类似的努力,但是吴说,在战后,政治领导人倾听起亚裔的声音来更加得心应手。

  政客:为赢得盟友乘势宣传

  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或许是从亚裔美国人身上发端的,但它很快被白人政客所利用,他们认为这是在冷战中赢得盟友的工具。歧视在国际舞台上是不体面的。吴写道,拥抱亚裔美国人“为美国提供了一种强大的手段,可供它宣称自己是一个多种族的民主国家,并因此有资格担任自由世界的领袖”。

  到了上世纪60年代,对民权运动的担忧导致美国白人进一步加大投资,以营造亚裔美国人的正面形象。勤奋亚裔的刻板印象成为拒绝非裔美国人要求的一种极为便捷的手段。正如吴在其著述中所说,不管是开明的还是保守的政客都抬高亚裔美国人的形象,以此推卸他们对黑人贫困问题所负有的责任。这些政客问道,如果亚洲人可以通过当时的制度获得成功,非裔美国人为什么不可以呢?

  吴写道:“这里隐含的意思是,勤奋工作并且对政府和开明民主制度怀有坚定信念——而不是举行政治抗议活动——是克服种族障碍并获得正式公民身份的关键。”

  最近,我和吴曾在电话中探讨她的著述以及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问题——为何说这一形象既是真相,又是宣传,同时还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笔者:正如你在书中所言,主流美国人越来越轻易地去认可,甚至是放大亚裔为争取尊重所作出的努力。是什么发生了变化?

  吴:那些说法其实是从上世纪40年代开始的,当时美国正在为世界大战作准备。美国领导人开始担心国内种族歧视政策的后果。他们担心那会妨碍美国与国外的其他人结成联盟。那确实激励了美国领导人和美国老百姓在种族关系方面做出努力。

  二战期间,议员们认为《排斥华工法》是一种糟糕的外交策略。因此国会决定通过废除《排斥华工法》来向美国的太平洋盟友中国示好。

  随着冷战的开始,美国决策者开始真正注意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给世界了。他们对赢得亚洲的人心很感兴趣。

  对亚洲人的担忧从未消失

  笔者:许多人以为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是由于受过高等教育的亚洲人在1965年后开始大量涌入美国造成的。但是正如你的著述所揭示的,这里的因果关系实际上恰恰相反。

  吴:它们是互相加强的。当美国在1965年对移民法进行重大改革时,决策者认定美国应当基于移民可能对经济作出贡献(以及与家人团聚)的能力来对他们进行选择。因此我们开始看到的是,拥有良好资质、背景以及教育经历的人来到了美国,而他们似乎证实了当时已有的一些看法——即亚裔美国人是模范少数族裔。

  我的书只写到上世纪60年代末。目前存在一种虎妈的形象,这类母亲的关注点在于让孩子上哈佛大学。这一重点还涉及美国经济的一种转变,即社会阶层的上升取决于接受过某种教育培训。

  对亚洲人的担忧从未消失。现在,他们被刻画成美国的全球竞争对手。因此在对他们的褒扬之下还潜藏着这种担忧。

  笔者:有时在美国会感到只有那些的种族类别来划分人群。以南亚和东南亚移民为例,随着那些移民数量的增多,似乎许多新来者都被归入了模范少数族裔的类别。

  吴:作为一名历史学者,我认为这一“模范少数族裔”类别现在对我们的分析而言仅存在有限的意义。它并不能涵盖当今亚裔美国人生活的所有方面(特别是自9·11事件以后)。9·11事件发生后,南亚裔群体成了种族攻击的目标,或是被贴上恐怖分子的标签,现在面临这一遭遇的是穆斯林或锡克教徒。因此这些成了当今亚裔人口的另一种刻板印象。

  笔者:我认为这或许凸显了你这本书中的“元叙事”——也就是为什么我们美国人总是从政治和地缘政治的视角看待少数族裔。是这样吧?也就是说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从我们想要给世界留下何种印象的角度,以及我国对其他国家的担心是什么等角度去看待少数族裔。

  吴:一点没错,这就是关联所在。模范少数族裔的刻板印象与恐怖分子的刻板印象是相关的,我同意,从这两种刻板印象反映了所处时代的地缘政治担忧这一点上讲是这样。

【编辑:张金杰】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