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新加坡江苏会助新移民融入 搭建交流合作平台

2016年12月19日 15:06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刚成立的新加坡江苏会核心成员,五人中有四人是博士。中间是会长周兆呈博士。(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新加坡海峡时报)
    刚成立的新加坡江苏会核心成员,五人中有四人是博士。中间是会长周兆呈博士。(新加坡《联合早报》援引新加坡海峡时报)

  中国侨网12月19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新加坡江苏会由源自江苏省的新加坡本地新移民创立,在短短两个月内就已招募了近200名会员。该组织除了帮新移民融入新加坡本地社会,也积极举办活动为地缘宗亲提供互相交流及合作的平台。

  正当老会馆面对吸引不到年轻人、会员人数下降,一些小会馆甚至陷入“冬眠”状态的窘境,新加坡新移民则积极设立新的地缘同乡组织,新加坡江苏会便是刚注册成立的新会馆之一。

  善用科技交换信息

  在现今的数码时代,新宗乡组织对拥有实体会所的需求已不像过去那样迫切,因为他们能通过手机应用如微信或互联网电邮联系会员和传达消息,需要办活动时大可租用场地,理事们开会则在住家或咖啡厅进行。

  以江苏会来说,他们的注册地址是借用与江苏省有渊源的老会馆三江会馆,但已经组织了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多次同乡聚会活动。

  江苏会还有另一个特点,那便是很多会员理事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专业人士。江苏会的会长和四名副会长,五人中有四人拥有博士学位。

  江苏会会长周兆呈博士说,他们是在2016年10月底注册成立,并在一个月内就招募了近200名会员。他估计新加坡目前有好几千名源自江苏省的新移民,因此希望江苏会经过几年稳定发展后,会员人数能达到上千人。周兆呈是《联合早报》助理副总裁(新兴业务),也是新加坡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社会事务委员会主任。

  中国江苏省包括许多历史名城如南京、苏州、无锡、徐州、常州、扬州、镇江、泰州、宿迁等,是汉文化、楚文化和吴文化的发祥地。

  据宗乡会馆联合总会的最新数据,新加坡的会馆目前不到300个,截至今年8月,当中的222个会馆社团是宗乡总会会员,另外有9个团体属于准会员。去年8月时,宗乡总会只有215个会员和5个准会员。

  周兆呈说,江苏会接下来会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协助新移民融入新加坡本地社群,也会搭建平台,促进新加坡和江苏省之间的交流与往来。

  会员多为专业人士

  新加坡的江苏新移民以专业人士居多,当中有从事科技领域的、也都有教育和文化领域的专业人士,如律师、大学教授、企业家、起步公司专人,还有从事餐饮、建筑、保险和美容行业的人才等。

  周兆呈说,江苏会希望借助会员的特长,多办一些交流讲座,分享彼此的专长。他们也会针对会员感兴趣的话题,例如法律问题、工作就业、买卖房地产、孩子的教育问题等,举办讲座和交流会,让大家分享经验。

  江苏会的另一焦点是公益活动。周兆呈说,很多会员事业有成后都希望能够回馈社会,有空时参与义工活动,江苏会很愿意扮演组织者或协调者的角色,为有意愿当义工的会员提供机会和渠道,让他们回馈社会。

  江苏会也希望在商贸方面扮演桥梁或催化作用。周兆呈解释说,他们的一些会员是有科研技术,甚至创业背景,江苏会希望能为这一类会员牵头,介绍他们与本地企业,或者与江苏省的对接企业或机构认识。

  他说,新加坡和江苏省之间的官方关系相当密切,合作项目除了苏州工业园,还有南京生态科技岛等,江苏会能在民间领域加强和扩大彼此合作的频率与范围,把江苏的文化项目如昆曲、汉文化、楚文化、吴文化等介绍到新加坡。

  江苏会目前正在筹备明年3月下旬,在香格里拉酒店举行的成立仪式,到时将邀请约400名宾客出席晚宴。(谢燕燕)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