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避年”不可取 回家过年仍受马来西亚华人重视

2017年01月16日 14:54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马来西亚《诗华日报》)
(马来西亚《诗华日报》)

  中国侨网1月16日电 据马来西亚《诗华日报》报道,在华人传统来说,农历新年一定要回家与家人团聚才算是过年,然而现今时代许多在外地工作的游子,特别是警察、医护人员、媒体人等,往往因为工作的缘故或其他因素,而无法回乡过年。

  而另外一个情况是,一些人选择在农历新年期间出国旅行“避年”,一来感受其他国家的农历新年气氛,二来躲避亲戚朋友追问状况。

  马来西亚首相署部长魏家祥的媒体策略秘书张佑铨则基于工作的关系,农历新年时都无法回乡过年,但他坚称,无论再忙都要与家人度过新年。

  他说,虽然他无法回乡过年,但庆幸的是由于兄弟姐妹都在雪隆地区工作,因此父母在农历新年都会到吉隆坡过年团聚。

  他认为,就算孩子都在不同的地方工作,也可以互相配合来在一个特定的时间或地点团聚。

  “我和家人还是有一家团聚,只是团聚的地点从家乡换到城市,但新年团聚的意义仍在。”

  他表还示,在城市过年的不足之处是少了拜访居住在家乡的亲戚及朋友,新年气氛难免没有在家乡过年来得浓厚。

  他也表示,从大学到现在,他都会与家人一起过年。“学生时期不管再穷也好,都一定要买车票回家过年,这就是我们华人的精髓所在,一年一次的大团圆怎能错过。”

  另外,真善美教育导师朱薏臻也认为,农历新年是一定要与家人团聚过年,对华人来说,回家过年不只是家人团圆联络感情那么简单,那是华人千百年定下的一个约定。

  来自槟城大山脚,而今已在吉隆坡工作多年的朱薏臻形容,以前的农历新年,都一定会提早购买车票,每每想起要回家过年,心情都会澎湃愉悦。

  她说,所谓“归心似箭”,不管巴士票价涨不涨价,想回家的心情就像箭一样快,而且新年对她来说是一等大事,无论如何,都要回家与家人团聚。

  坦然接受长辈“关心”问候

  除了工作让游子无法回乡外,也有些人选择不回乡过年,是为避免亲戚突如其来的关心和源源不绝的“追问”,尤其单身男女都会不断被问何时结婚、有无对象,问完了感情事还要问事业;而结婚的男女则会被问几时要生孩子,生了孩子的就会被问几时再生,或是小孩成绩怎样等等。一连串的追问,总是令人难以招架。

  为此,曾是过来人的张佑铨说:“我们不应该为了避免受到这样的‘关心’而不回乡过年,反而应该坦然且以豁达的心情面对长辈们的关心。”

  他笑称,“面对长辈的压力及问候,你就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用客套话混过去,如果长辈问你孩子生了吗?就回答他去年生了啊,你忘记了吗?若长辈问我们还没有对象吗?我们就以谦卑的态度回答,找着了,缘分还没有到的话怎么办呢?有没有好介绍呢?说说客套话混过去。”

  他表示,其实长辈往往追问近况也是出于关心,而身为晚辈,也不要为这些常年会被问的问题而表现得过于不耐烦。

  他也说,有时遇到长辈会拿自己的孩子与别人比较,令当事人很是不舒服,但其实长辈发表问题的出发点不是要比较,只是言语表达上直率了一点,因此晚辈也应该保持开放的心态。

  不过,他认为,一些游子也不应因为曾与家人闹过不愉快,而不回家过年。他说,俗话说“亲情没有隔夜仇”,我们能跟父母一起过年的时间是一年比一年少,或许新年回家团聚也能够化解家人之间的尴尬及误会。

  另外,对朱薏臻来说,当今男女迟婚已是常态,而长辈关心单身男女是否有对象不是新年的重点,年轻人应该保持坦荡的心情去接受长辈的问候。

  身为母亲的她认为,若孩子觉得农历新年假期比较长,想要出外走走或是因其他原因而没有回家过年的话,父母也要以豁达的心态接受或寻找其他方法来改善这问题。

  过年习俗须传承

  随着时代改变,人们逐渐简化了各种中华文化及祖先流传下来的习俗,朱薏臻表示,有些长辈渐渐忘了一些新年习俗的意义。

  她以给压岁钱为例子说:“很多时候一些家长在亲戚家拜年时,都急急忙忙地派红包给小孩子,都忘了给压岁钱的另一个意义。”

  “长辈派红包的其中一个意义是要让小孩与长辈相认、称呼长辈,不然擦肩而过都不知道是谁的孩子,而小孩子也不知道要怎么称呼长辈。”

  她解释,农历新年在古时代是一项神圣而庄严的宗教礼仪,中国以前是农耕古国,当四时已过,要奉祀神灵祖先,因为中国人自古相信,只有在自然神明的关照下,人类才能获得保障,所以古代大年初一天子(皇帝)会沐浴斋戒,感谢天地。

  她说,推广到民间,百姓敬奉天地诸神并向祖先感恩整年风调雨顺,都是过年的主要内容,这些礼仪表达对天地和先祖的敬畏,也使人们在新年中体会一种神圣感。

  另外,她指出,《礼记》中也有记载,农历正月还有许多禁忌,比如正月禁止砍伐树木、不可捣毁鸟巢以及不可杀害幼虫等。

  她说,这些禁忌都体现了传统中国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存意识,可惜的是,很多这样的禁忌都已被遗忘。

  她指出,很庆幸的是,还有部分禁忌像是大年初一不能扫地、不可洗头、不可以说不吉利的话等依然流传。

  张佑铨也表示,父母应该教导孩子过年的习俗,像是新年不能扫地为了不把财富扫出门、除夕夜团圆饭的菜肴不吃完代表“年年有余”、守岁、压岁钱等,这些千百年前传下来的过年习俗的意义,必须继续流传给下一代。

  “这些习俗其实是很有趣,若不让他们知道的话,这些习俗就会在我们这一代断了。”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