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巫裔女子照顾华裔长者 异族“父女”暖人心


中国侨网1月23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她这么年轻,就这么有善心,叫人感动!”马来西亚21岁的巫裔女子在一次随同华裔女雇主,探访家有体弱老翁、病妻、弱智女的亲戚后,怜悯之心油然而生,当下主动要求雇主让她照顾这一家人,与老翁建立了情如父女的关系,最终他们成为“友族父女”,在小小的渔村成为佳话。
“阿妮”(法迪依莉雅妮,小名雅妮),75岁的老翁郑镇明习惯这样称呼刚认了约一年的巫裔干儿女,在他和刚逝世的老伴眼中,阿妮仿如贴心的小女儿,乖巧又孝顺。
郑镇明向星洲日报叙述他与阿妮上契的过程时,直呼阿妮与他的家庭仿如上辈子就结下的因缘。
当时,郑镇明的妻子周清贵患肾病,每周洗肾3次,而他也因左眼长肿廇,经常要进出医院,加上弱智女儿郑巧云(48岁)也因糖尿病溃烂,也要到医院洗伤口,一家三口都是医院的常客。
在那时候,郑镇明一家的生活几乎都是由周清贵的侄女郑慧芬照料。直至去年2月,她的冷冻肉店员工雅妮,跟随她去探望郑镇明一家后,就主动提出要帮忙照顾这一家人,还包办所有的载送工作。
郑镇明感动的说,就从那一天起,阿妮开始融入他们的生活,不管白天夜晚,阿妮只要接到他的电话,二话不说就会马上赶到载他们去医院。
他说:“上个月中,太太病情从恶化到去世,连续很多个晚上,阿妮都没有回家,陪我和女儿睡在屋外守夜,她的善心和贴心,让我好感动。”
在治丧期间,雅妮甚至提出了要穿白衣白裤,表示对义母的孝心,并一直守在被她当成“妹妹”的巧云身边细心照料。
“老伴去世那天,刚好是我须到亚罗士打医院眼科的复诊日,阿妮为了确保医院不会将我的下个复诊日拖太久,自己骑着摩托车赶到医院,回程时还被大雨淋湿全身。”
郑镇明一家居住在威北瓜拉姆拉,若取道高速公路,前往亚罗士打医院的路程至少也要80公里,老人家重述雅妮当时的举动,感动得眼眶泛泪。
由于经常陪伴郑镇明夫妇进出医院,并与这对华裔夫妇形影不离,雅妮也经常被医生和护士误会他们是父女及母女,久而久之,这也形成了默契,只要被人问及,彼此就默认是义父女关系。
郑镇明笑说:“有一天,阿妮突然问我,可否认我为义父,这么老了,还能认到这么有善心的女儿,我当然同意啊。”
他说,虽然侄女(郑慧芬)每月都给阿妮一份薪金,并安排轿车让她载送他们,但这份薪金是阿妮在肉店工作的薪酬,并非当司机的酬劳和看护费。
在雅妮眼中的郑氏一家,是亲切又善良的人,如今成为郑家一分子,也让不曾在父爱下长大的雅妮,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雅妮说,父母在她幼年时就离异,所以她从小就由外公外婆及母亲抚养长大,所以一直都渴望得到父爱。郑镇明的和蔼可亲,符合她印象中的“父亲”形象。
除了在冷冻肉店工作,雅妮还是威北警局的后备警察,每星期有好几个夜晚都要执勤至凌晨5时。尽管如此,她从不会忘记郑镇明夫妇复诊和洗肾的日子,妥善安排自己的时间。
她说:“我从来不觉得载送和照顾他们很累,反而感觉就像和家人在一起,很快乐。”
“每次我去探望他们后,若和朋友到海边散步太久没回去,义父就会拨电问我为何还没回家,就像父亲关心女儿一样,那种感觉很温暖。”
来自本那牙的雅妮目前寄宿在雇主的店内。她说,其实也不是没人好奇的问过她,为何要这么用心照顾这对华裔夫妇,每次她都理直气壮地回应:“对我而言,他们都是好人,人与人相处应以心相待,不能有肤色和种族之分。”
她说:“外婆和妈妈也都很赞成我向这家人施以援手,她们也不反对我认郑镇明夫妇为义父义母。”
她说,早前在陪同周清贵洗肾期间,有好几次当她把义母抱起来时,义母因为担心她没力气,挣扎要自行站立,此刻也是她最感心痛的时候。
她说,还有一次,她陪义父聆听医生公布左眼检验的医药报告时,当医生宣布义父的左眼可能患癌时,她担心到掉泪了,但郑镇明却是毫不在乎的样子。
雅妮说,不管未来如何,除了继续载送义父到医院复诊,只要有空,她就会到郑家陪义父聊天,还有逗巧云玩乐。(李明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