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锻炼两不误 纽约华裔“剑客”最爱麻省理工

中国侨网1月23日电 据美国《世界日报》报道,在纽约长岛纳苏郡大颈南高中(William A. Shine Great Neck South High School)就读12年级的华裔学生高沙榕(Matthew Ko),凭研究项目:从金粒子在200千兆电子伏特下碰撞产生谐波流测量结果中提取夸克胶子等离子体特定的剪切粘度”(Extraction of the Specific Shear Viscosity of the Quark-Gluon Plasma from Measurements of Flow Harmonics in Au+Au Collision at 200 GeV),入围“雷杰纳隆科学奖”(Regeneron Science Talent Search)半决赛。
据高沙榕介绍,当代物理学的目标之一,就是理解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在高温度、高密度的情况下,如何相互影响,就像最早的宇宙环境,当高温、密度大的核内物质夸克胶子冷却后成为强子和原子,许多传输特性将被识别和量化。该研究所测量的其中一种传输特性,剪切粘度,与最初高温、高密度的核内物质的本质交互关系直接相关联。根据物理实验结果与数学相关函数的计算,得出一个特定模型预测剪切粘度。
高沙榕表示,作为高中生,他并非一开始就知道这么多高深的物理定义。九年级时他开始在大颈南高中的实验室中做实验,随着深入学习,发觉自己对物理和化学都很感兴趣,便查询大学的物理化学实验室的研究,于是找到他此次做研究的石溪大学(Stony Brook University)雷斯实验室(Roy Laceys Lab)。
去年暑假,高沙榕每周在实验室工作40个小时,持续八周完成他的实验项目。他说:“因为学校物理并没有涉及量子物理,所以对高中生来讲,最难的是了解这些基础概念,一旦了解后,就发现很感兴趣。”
高沙榕即将高中毕业,已经申请美国多所名校,最想去的是麻省理工学院(MIT)。在大学,他还打算继续学习物理。课余时间,高沙榕很喜欢击剑,曾经参加过多个国家比赛并获奖。(陈小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