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华人议员谭耕聊“春节”:背后题目不简单

中新社多伦多2月11日电 题:加拿大华人议员谭耕聊“春节”:背后题目不简单
中新社记者 余瑞冬
过完元宵节,中国农历春节才算圆满。半年多前,加拿大联邦国会通过议案,将每年中国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命名为“春节”。这使得鸡年新春对加拿大华人而言,多了一层特别的意义,因为是加拿大官方认可的“首个”春节。
在元宵节之际,当时提出这一议案的加拿大华人联邦议员谭耕接受了中新社记者的专访。
如今过年感觉会不一样
加拿大的华人社区其实一直保持着过年的习俗,也早有希望政府认可春节的呼声。谭耕说,希望通过春节这个最具代表性的节日,让加拿大社会更多了解和接受华人与中华文化,提升华人在这里的归属感、认同感和自信心,这样的出发点促使他在国会提出了动议。
“尽管年还是一样过,大家还会买同样的食品,”但谭耕说,如今大家会稍微感觉不一样,“某种程度上会感觉这个国家认可华人的地位和贡献”。
谭耕说,加拿大是拥有多元文化的移民国家,官方鼓励和支持把各族裔文化中精华的、积极的部分带到这里与大家分享。
他认为,多元文化的实质,是通过文化的融合形成加拿大的价值观念,形成和促进各民族的平等。“中华文化在加拿大的土地上还有很多可以展示的亮点,还有很多可以做的。这个我蛮有信心。”
至于“春节”能否在加拿大成为公众假期,谭耕说,这并不简单,假期若增加一天,可能会造成财政负担,给这个国家带来不小的经济支出,因而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题目。
同时,若要推动设立法定假期,他认为,还取决于相关族裔或社区为加拿大作出了多大贡献,“希望华裔在这里有更好的表现”。
融入主流社会要“咬牙去做”
提高主流社会对包括华人在内的少数族裔的了解与接纳程度,离不开这个族群对政治的参与。谭耕认为,加拿大的华人社区最近几十年发展较快,华人在各个社会领域都不乏亮点。但他期待,华人能更多地参与政治,把华人的想法与经验带进加拿大的各级政府,在政坛上多作一些贡献。
谭耕是成功竞选进入加拿大联邦国会的首位来自中国大陆的第一代移民。但他坦言,由于文化背景、思维方式等的不同,融入主流社会“很难”,需要比土生土长的加拿大人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说服别人,赢得他人的了解和接受。而这个过程中,必须打破心理障碍,“咬着牙去做”。
如今,身为议员的谭耕公务颇为繁忙,既要参与各类议题的辩论,也要听取社区的声音。他说,愿意发挥自己身为华人的“特殊性”,为加中两国关系发展起到一点积极的作用。
2016年,谭耕曾随时任加拿大移民部长、如今是候任驻华大使的麦家廉(John Mc Callum)访华。当时的主要关注点之一是商讨简化签证政策,促进留学教育等交流合作。
谭耕认为,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发展过程中对资源有相当的需求,而加拿大是资源大国。在国会自然资源委员会工作的他相信,加中在经济合作领域有非常强的互补性。
华人“一定要走出来”
在从政之前曾从事科研工作的谭耕看来,加拿大华人虽然在科研、经济等方面建树颇多,但在参政方面仍显不足。这并不利于体现华人为这个社会作出的贡献,也容易令这个族群多多少少游离于所在国家的政治和社会体制之外。
“一定要走出来。”谭耕希望,更多的华人精英拓展视野,积极进入更宽的舞台,融入加拿大的主流社会。(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