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雪州77新村落实双语路牌 凸显华人新村特色

中国侨网2月16日电 据马来西亚《星洲日报》报道,掌管马来西亚雪州地方政府及新村发展事务的行政议员欧阳捍华宣布,雪州政府将在州内77个新村、渔村及重组村落实双语路牌政策。
州政府已拨出264442令吉给其中的17个村庄,作为首批获得这方面拨款的村庄。
他说,雪州是大马首个在新村落实双语路牌的州政府,该政策主要凸显华人新村的特色。
他14日召开新闻发布会时表示,除了华人新村备有马来文及华文的双语路牌外,马来甘榜也备马来文及爪夷文的双语路牌。
“根据惯性政策,马来文为官方语文,因此在双语路牌中,马来文字体必须比华文或爪夷文大30%,即根据广告牌的标准。”
他说,雪州政府于去年批准9万令吉拨款以在沙登新村落实双语路牌,该村在安装双语路牌时面对问题,发现州政府过去并没有该相关的政策,因此新村事物委员会于去年年末议决及落实双语路牌的政策。
“由于这是官方正式认同的工程,该工程将由地方政府负责公开招标等工作,相信数个月后陆续有村庄落实双语路牌。”
据了解,八打灵县、巴生县、鹅唛县、乌冷县、瓜雪县及乌雪县各有新村、渔村及重组村,陆续获得此政策下的首批拨款。
他说,该政策获得村民的热烈反应,他们对该政策表示欢迎及支持,负责该政策的新村事物委员会目前已接获50份来自各村庄村长的申请。
“我们允许特殊或具有历史意义的统称成为中文路名,村委会同时也必须获得村民的认同。此政策不会引起邮寄问题。”
他说,一些以水果、鱼类或植物名称作为路名的新村在落实双语路牌时有出入,因此新村事务委员会会与村长及村民商讨,并作出决定。另一方面,他说,其实在还未落实该政策前,丹绒士拔、八丁燕带及适耕庄新村已透过他的拨款,落实双语路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