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设为首页
首页华侨华人

留日中国学生身残志坚 致力提高人类移动能力

2017年03月28日 11:11   来源:中国侨网   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字号:
中国侨网(日本新华侨报网)
(日本新华侨报网)

  中国侨网3月28日电 据日本新华侨报网报道,日前,“中国深圳创新创业第一届国际赛日本分站赛”在位于东京的一家酒店举行。从150多个项目中遴选出来的20位选手陆续上台路演,其间,一位右腿装着假肢的年轻人略显吃力地走上讲台,而他路演的题目就是《提高下肢残疾人移动能力的智能假肢》。

  或许是这种残疾人身份与残疾人用品研究者身份的叠加感动了听众,或许是他一句“我希望自己的研究成果未来能够用到所有残疾人身上”的话语唤起了共鸣,当他的路演结束时,全场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屏幕上,显示出评委们打出的高分。

  日本分站赛结束之际,他更是以一等奖获得者的身份站在了主席台上。奖状、奖杯、奖金,接踵而至。那一刻,他眼中闪耀着光芒……赛后,记者开始追寻他——日本最高学府——东京大学博士生孙小军走过的足迹。

  现年29岁的孙小军出生在中国贵州省铜仁市石阡县的花桥镇,父母以务农为生,家中除了他以外,还有一位年长5岁的哥哥。9岁之前,孙小军和所有淘气的男孩子一样,不喜欢读书,害怕上课,最爱干的事情就是打篮球。

  9岁这一年,孙小军在打篮球时不慎摔倒,起来以后右腿踝关节疼痛。开始,谁都没有在意。一段时间后踝关节疼痛难忍,父母带着孙小军到县里医院检查,原以为只是普通的跌撞伤,谁知却是骨髓炎,癌细胞已经扩散到大腿,需要从膝关节以上截肢。父母无法相信这个诊断结果,又带着孙小军去了省里的医院,这里的医生给出的结论与县里是一致的。万般无奈的他们重新回到县里的医院,接受截肢手术治疗。就这样,一剂麻药针打下去,几个小时后醒过来的孙小军不得不面对自己右腿膝关节以上已经被截肢的残酷现实。

  当孙小军拄着双拐重新站起来时,得到的有同情的眼光和热情的帮助,也有顽皮小伙伴的冷嘲热讽,一个9岁的孩子不得不过早地学着体会冷暖炎凉。当孙小军看着父母为了给自己治病,四处奔波不顾一切的时候,他的心真正地痛起来。对于一个世代务农的家庭来说,失去了一条右腿,就意味着无法种田,就意味着生活的来源面临危机,孙小军懵懂的意识里已经明白自己将要面临的困境,他的父母更是为孩子深深担忧。有一天,父亲拽着孙小军的手,这样说:“儿子,好好读书吧,读书是唯一的出路,只有读书可以改变你的命运。”

  父亲朴实的话语给孙小军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从那以后,正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孙小军好像换了一个人似的,把全部的心思放到读书上。失去过的人更懂得如何争取,孙小军刻苦读书的结果,是以小学第一名的好成绩考入县初中,是以中考第一名的好成绩考进县内最好一所高中的“特尖班”,是以优异的成绩考取华中科技大学材料科学工程学院。

  孙小军在华中科技大学读三年级的时候,得知学校与日本东北大学有交换留学生项目,一直潜心准备留学的他申请了该项目并被选中。但是,刚开始日本东北大学不提供奖学金,这可让孙小军左右为难。自己出身农民家庭,负担不起昂贵的留学费用。他曾经找到自己的偶像——创办新东方的俞洪敏,希望能够得到一些支持。但是,没有能够获得理想的答复。就在孙小军感觉毫无希望的时候,日本东北大学增加了奖学金的名额,孙小军获得了交换留学奖学金。就这样,孙小军走进位于仙台的日本东北大学,走进这所中国现代文豪鲁迅先生曾经读书的学校。

  日本东北大学是研究材料学的著名学府。孙小军饱含深情的回忆着自己到日本之后就读的第一所大学,“在这里读书的时候,我不仅能够感受到这一点,我还因为多次参观鲁迅先生曾经就读的课堂、参观鲁迅先生纪念室,而感受到一种具有担当具有民族大义的‘脊梁精神’。”

  当孙小军结束为期一年在日本东北大学的交换留学生生活时,他已经办好考取东京大学硕士生的手续了。2010年10月,他再次踏上日本的土地。

(日本新华侨报网)
(日本新华侨报网)

  这次进入日本首都东京的孙小军,发现无论熙熙攘攘的车站还是充满生活气息的超市,都很少能够看见像自己一样使用双拐的人。这是为什么呢?用心的孙小军很快在当地政府获得讯息,日本对残疾人有相应的福利政策,第一次安装假肢可以使用国民健康保险,政府负担70%的费用,用户承担30%的费用。今后,大约每3年需要更换一次磨损的假肢。按照日本《残疾人综合支援法》,更换时只要拿着《残疾人手帐》,个人只需要负担10%的费用。2011年,孙小军换了一个新形象,他正式地安装上假肢,从此告别了15年的拐杖生活,把自己日持拐杖的双手解放了出来。

  2012年,东京大学硕士毕业后,孙小军顺利地进入日本索尼公司就职,被安排到音响产品设计部门,从事与硕士研究不相关的音箱产品设计工作,所以一切得从零开始学习。与学校的基础研究不一样,在公司里,根据市场需求,把自己想法设计成服务消费者的产品的设计工作深深地吸引了孙小军的兴趣。当时,孙小军每天还要在东京都圈公司不同据点之间移动,右腿假肢的不便困扰着他的移动。机械工程师出身的孙小军,发现现有的假肢存在很多问题,意识到自己是工程师出身,为什么不能自己设计一个更为便利的假肢?像他这样的假肢用户,不就是市场的需求吗?但是,当孙小军把这样的想法告诉上司的时候,得到的是迎面泼来的一盆冷水。“切肤之痛”让孙小军坚定了自己的信念,既然在公司里碰壁,那就重新选择一条路吧。

  孙小军幸运地与日本东京大学JSK机器人实验室主任、世界著名机器人研究专家稻叶雅幸教授相遇。让他感动的是,稻叶雅幸教授收到他硕士阶段的研究成果以及打算从事的研究计划的时候,把他叫到研究室,说“我是搞人形机器人研究的,你想从事的假肢研究我并不熟悉。但是,我愿意你到我这里来,成就一个你的梦想。”就这样,孙小军带着《提高下肢残疾人移动能力——智能假肢》的课题,重新返回东京大学校园,成为稻叶雅幸教授的博士生。

  孙小军的这个研究项目,到底具有什么价值?记者了解到,孙小军刚刚进入实验室的时候,只拿到了日本学术振兴会为期两年2年270万日元的资助。但是,进入2016年,当孙小军做出第一代智能假肢样品并申请了日本专利的时候,经过第一轮、第二轮以及最后的面试,他与教授一起拿下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JST)“大学创新产业项目”的资助,每年3000万日元,为期三年。

  如今,孙小军不仅做出了完成度较高的样品,更拥有了自己的团队——一位擅长电路研究的东大助教、一位在东大从事研究的工业设计师、一位控制专业的博士生。他的样品在不久前美国德州举办的“音乐电影IT创新创业大赛(SXSW)”上获奖,被称为“来自日本的创新”。

  在采访孙小军的过程中,他多次讲到人生路上曾经帮助过自己的人,他多次强调自己的研究依然处在样品测试阶段,他十分动情地说,“我是一个研究者,更是一个用户。如果我自己开发的商品,都不能说服自己,那说明我的产品还需要改造。我期待着更完美的产品能够早日造福有需要的人们。”

  谈到在“中国深圳创新创业第一届国际赛日本分站赛”获奖的时候,孙小军表示获奖不是自己的最终目的,做出用户满意的产品才是他的目标。另外,如何通过人与机械融合提高包括正常人在内的人类移动能力,是自己研究的终极目标。(蒋丰 苏静)

【编辑:梁异】
中国侨网微信公众号入口

>华侨华人频道精选:

网站介绍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信箱 | 版权声明 | 招聘启事

中国侨网版权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复制和建立镜像 [京ICP备05004340号-12 ] [京公网安备:11010200126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8315039 举报邮箱:huaren@chinanews.com.cn

Copyright©2003-2024 chinaqw.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关注侨网微信